巩汉林:表演一个人物,我要准备三种方案

时间:2019-04-12 09:07:2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付子娟
巩汉林在讲座中。
 
  “表演可以是街头卖艺,也可以是在剧场唱歌剧。那些优秀的表演,一定是需要刻画人物,展示人物关系,推进剧情,为剧本上的平面角色赋予生命,从而完成舞台艺术创造。”4月11日上午,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高级研修班在彭州开班,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巩汉林率先为学员主讲《用心体验人物忘我表演角色》。
 
  在小品领域,巩汉林与赵丽蓉、黄宏等艺术家合作,为观众奉献了《如此包装》《打工奇遇》《鞋钉》《装修》等众多经典之作,同时他还大量参与电影、电视剧演出。在这位表演艺术“多面手”眼中,优秀的表演离不开“用心”和“忘我”。
 
  □记者余如波文/图
 
  1
 
  曲艺容纳多种表演体系,“不得了”
 
  出生于沈阳的巩汉林,1988年拜师于相声名家唐杰忠,正式踏上表演之路。后来,他逐渐向小品、影视方向发展,唐杰忠非但没有阻拦,还加以点拨和鼓励。从艺30多年,巩汉林留下了无数经典舞台形象,不过他的讲座却从理论开始。
 
  “全世界有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艺术体系,我们都要有所了解。”巩汉林说,不同的表演体系,或强调进入角色的情感世界,或认为应与角色有所“间离”,或遵循严格的表演程式与逻辑。
 
  那么,曲艺应该纳入哪一种表演体系?巩汉林认为三者兼而有之。
 
  “比方说评书,当说书人讲到刘备、关羽、张飞如何如何的时候,他带着自己的分析判断,制造出了‘间离’效果。当他亲自去演绎人物的时候,又是在用情感体验角色,与角色融为一体。而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评书又有很多类似戏曲的程式。”巩汉林说,曲艺表演容纳了多种手段,“不得了”,这既是它的高度,也是难度所在。
 
  “作为曲艺演员,更应该认真揣摩人物,充实自己的表演,否则容易造成人物形象扁平、张力不够。”巩汉林还特别提醒,曲艺作为一种现场艺术,观众的作用不应忽视。“出道”早期表演相声前,巩汉林总会躲在幕布后偷看观众席。“看本场观众的年龄、性别等,这样有助于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演出时拿捏分寸、推进节奏。”
 
  2
 
  表演“要寻找自我,也要放弃自我”
 
  在小品、电影和电视剧中,巩汉林塑造过大量经典形象,有社会底层的商贩,有唯利是图的老板,有口才出众的说书艺人,有心狠手辣的特务,甚至还有抑郁症患者。“演员的任务是创造角色,一个演员不能只演一种状态,那不是好演员。”
 
  怎样才能把握不同人物的状态?巩汉林认为,一定要感受角色,进入角色的状态,在角色中寻找自我。“角色身上有什么特质?哪种特质是你具备的?想清楚了,表演才会有抓手。”不过他也表示,表演的时候要“忘我”,因为演的是角色而不是自己。“要寻找自我,也要放弃自我。相信‘我就是这个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为了形象地解释,巩汉林播放了三段小品视频《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和《鞋钉》,分析自己饰演过的三个“老板”。例如《打工奇遇》中,饭店老板巩汉林身穿长袍马褂,“面试”赵丽蓉扮演的老大娘。“为什么我的手垂着、身子勾着,声音也故意压扁、靠前?因为小品里要招聘一个‘饭托’,扮成慈禧太后陪客人吃饭,我用伺候人的形象正好能搭配。这就是演员与角色、生活与艺术、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巩汉林透露,表演一个人物,自己一般会准备三个方案,然后跟导演商量确定一个最好的。“最起码,皇上要说皇上的话,太监要说太监的话,否则人物只能是空壳。不同的角色要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逻辑,这样的表演才有说服力。”
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