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巴文化 开发华胥伏羲文化 激发旅游活力

《中华巴文化华胥伏羲论文集》出版首发式暨巴文化学术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9-10-28 11:54:35编辑:谢川霞
  风云际会,群贤毕至。10月27日,一部反映上古时期人文史料的《中华巴文化华胥伏羲论文集》新书首发式暨巴文化学术交流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相关大学、学术团体的领导、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巴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共谋华胥伏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
 
《中华巴文化华胥伏羲论文集》新书首发式暨巴文化学术交流会正在举行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刘茂才在致辞中指出,文化的内涵是可传承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巴人神话瑰丽飞扬,巴国铜器古朴精巧,巴人技艺巧夺天工,成为滋养巴人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文化基因。他用自己在省社科院的工作经历来激励巴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要继续挖掘、保护、传承巴文化,践行“抱团促发展,促创新”的理念,推动巴文化走出巴山、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刘茂才
 
  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会会长戴文渠主持新书首发式。他认为,此次发布的新书《中华巴文化华胥伏羲论文集》将三十年以来的前辈史学大师和当代史学专家独到见解和优秀研究成果入选本书,人文价值厚重,十分值得推广宣传。
 
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会会长戴文渠
 
  新书首发式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侯水平对《中华巴文化华胥伏羲论文集》中提出的伏羲出生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表示在学术探讨、学术争论中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让学术争论成为追求真理的动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侯水平
 
  活动的第二部分,巴文化交流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王川教授的主持下展开了深度激烈的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到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坚持“四个自信”的其中一个便是文化自信。巴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时空广泛、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开展巴文化学术研究,有利于推动巴文化成果转化运用和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王川教授
 
  四川省秦巴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巴文化华胥伏羲论文集》主编邱述学介绍说,各位专家精彩纷呈的发言,不仅交流了学术成果,绽放出思想火花,而且生动地诠释了巴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醇厚绵长,让大家享受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他一边介绍一边翻着《中华巴文化华胥伏羲论文集》,“在省委宣传部的8次审读后,这本书终于出版了,着实来之不易。这本书旨在解决长达近百年来,对巴人华胥伏羲历史的争论作了一次共识交流。将公认的巴文化华胥伏羲文化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转化,使这一黄金资源彰显出最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推动伏羲科学认识方法论做出贡献。”
 
《中华巴文化华胥伏羲论文集》主编邱述学
 
  那么什么是巴文化?“巴文化是分布在嘉陵江上游至宝鸡渭河、长江中游、乌江流域、清江流域,川东南北西、黔东北、湖北西、湖南西等地区。由这些原始居民、民族、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邱述学说道,“巴文化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1950年,在昭化宝轮院和巴县(重庆)东笋坝发现大量的战国墓葬,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巴文化的概念,是从巴蜀文化分划出来的一个观点。200万年前的巫山文化是巴文化的萌芽,也是巴文化的一个开端,在旧石器早晚期以及新石器中期都能看到巴文化的影子。巴人对历史也有不少贡献咧!例如,巴人始祖伏羲创《易》“一画开天”是文字的肇端。伏羲立规立矩,规范人类思行。后续巴人发扬先祖的智慧,解决人类各阶段社会结构和生存问题。巴人助大禹治水成功,商代助武王伐纣,秦汉时期筑大城,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前进与振兴。”
 
领导及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新书首发式和巴文化学术交流会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陈刚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副院长谭晓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继和、四川省文物考古院副院长唐飞、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丁新、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执行副主任李文明等领导及专家做了交流发言。(谢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