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28-85056429

投稿邮箱: 1365627905@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焦点新闻 > 列表

好医生集团精准扶贫特别报道二:扶贫一线 奉献中的好医生人

时间:2019-08-21 10:27:31   |   来源:中国网   |  编辑:孙林馨

  在国务院划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四川凉山,先后有近百名好医生人参与组成的扶贫方阵,他们有的已年过半百,有的正值年少青春,虽然都远离都市,却在扶贫一线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23个春夏秋冬,上百万公里的走村串户,年均300天与大山、土地零距离接触,数以万计的现场指导,在将一腔真情传送给贫困群众的同时,这群脚上沾满泥土芬芳的好医生人,在决战贫困的奋斗中找到了自身价值,在目睹彝族同胞跨过贫困线的过程中,收获了比金子更加珍贵的回报。

  
去凉山,做一份光彩的事业

  
谢芳福是好医生集团总经理助理,这位有着长期在政府部门任职经验的凉山人,在正式成为好医生集团一员后,对扶贫事业有着深远的认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是有强烈情怀和初心的人,二十多年前的帮扶举动,最初的目的就是想为彝族同胞找到一个致富的路子,没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谢芳福说,凉山在解放战争时期对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年的彝海结盟,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受历史的原因凉山彝族群众还很落后贫穷。因此,好医生从1996年起,便认识到帮助彝族同胞摆脱贫困的重大意义。

  
作为协助耿福能董事长开辟凉山扶贫事业的骨干力量,谢芳福是好医生集团扶贫历程的见证人。以布拖县中药材附子为例,公司从最开始的几十亩到现在的7000亩,带动了2.5万名农民脱贫。彝族群众在没有种植药材之前,人均年收入1500元左右,现在由好医生集团帮扶的村,收入至少提高了5倍以上。

  
2014年,谢芳福成为好医生精准扶贫工作组的常务副组长常驻凉山,这是集团不忘初心、决战贫困的又一个开端。“在耿福能董事长的率领下,我们开始了扩大种植面积、扩大药材品种、扩大产业投入的新型战略。”谢芳福介绍说,我们有一个“33380规划”,第一个3是在2020年以前在凉山发展3万亩中药材;第二个3是完成3000户建档立卡户;第三个3是发展附子、木香、川续断3大药材品种;80是帮助凉山80个贫困村发展药材经济,实现按期整村脱贫。

  
谢芳福对未来扶贫事业充满信心,好医生集团的终极目标是用10年时间,在凉山发展10万亩药材产业。届时,将有6万多户,30多万人口脱离贫困。
 


 


 


  因为苦难,所以帮扶

  
凉山佳能达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好医生精准扶贫工作组副组长张富贵清楚地记得,2006年第一次到布拖县火灯村所看到的细节。

  
一个孩子趴在草窝里,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太阳炙烤着大地,蚊子在孩子的身上飞来飞去。“我以为孩子死了,上去一摸,还是热的。”这一幕让张富贵不得其解,虽然后来有人告诉他,山里农村孩子的童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但他的心里却为这里的落后贫穷感慨万千。

  
从那一天起,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富贵决定用微薄之力,为脱贫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能融入当地的环境,曾当过山西华禹制药厂厂长的他,第一件事就是扔掉了油光锃亮的黑皮鞋,为自己购买了三双普通运动鞋和一只一次性能装一公升水的大茶杯。

  
扶贫,得首先接纳贫困。连续的上山下乡,风雨颠簸是小事,最主要的是吃饭。“刚开始那些日子,你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要真正做到入乡随俗。”张富贵说,有一次,他和扶贫组的同志在药材地里忙活着大半天,终于在返程途中碰到一个小饭馆,进去一看,四面墙上的苍蝇黑压压一片,但为了不饿肚子,还是按着时刻要呕吐的嗓子,硬是将一碗面条咽了下去。

  
决战贫困,张富贵做得最多的工作是田间管理与技术指导。每个村几十亩甚至数百亩的大面积种植,必须要把药材生长期的管理与指导做到万物俱细。“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好非常困难。由于彝族群众缺乏足够的种植技能,扶贫组的同志就得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去教,一对一去做,就这一项工作,每年都得脱掉三层皮。”张富贵说。

  
十几年来,张富贵足迹踏遍了凉山所有的贫困县,因为常年穿梭于贫困山区,脸上脱了多少层皮已无从记忆,这么多年的风雨奔波,如果说印象中还能有所记忆的是,穿烂的鞋子已有近百双,走过的路程少算也有数十万公里,但看到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人口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张富贵说他很欣慰。
 


  用真情,真扶贫

  
1977年出生,22年参与扶贫,熟悉凉山46个乡镇,120多个村。这一组普通的数字,串起的是一个人的扶贫青春,他就是好医生集团扶贫组被称之为“年轻的元老级人物”耿忠。

  
1997年,还在原布拖攀西制药厂工作的耿忠,受命参与扶贫任务。那时的他对扶贫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当时就知道这是在帮老百姓做好事。2004年,耿忠被集团任命为布拖攀西制药厂厂长,也就是那一天起,他把扶贫真正作为自己人生的一项神圣使命。

  
耿忠见证了布拖5000户彝族群众跨越贫困线的艰难历程,更经历了“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认证、布拖附子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和布拖打造“中国附子第一县”奋斗目标的辉煌成就。

  
“扶贫成果的取得,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身为好医生集团扶贫组的重要成员,同时肩负布拖县人大代表的耿忠介绍说,布拖附子产业由弱变强,彝族群众由穷到富,都积累了好医生人无数的艰辛与汗水。而最难的还是能不能对落后贫穷的彝族同胞用真心,付真情。

  
2014年,在好医生集团多年的帮扶下,一些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种植药材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但在收购附子时,耿忠却碰到一些“难缠户”,他们抛开协议规定,要求公司提升价格,要不就将附子拿到市场上销售。

  
公司收购药材,本来已高于市场价格。那一年,耿忠为让贫困群众相信好医生集团的一诺千金,就放任群众自行去市场寻找出路。结果,市场价格不仅远远低于好医生的扶贫价格,农民的附子没有销售出去,还因为存放时间过久而遭受了巨大损失。

  
“我们最终还是按高于市场价收购了农民的药材。”耿忠说,好医生以中医药产业导入精准扶贫,就是要让贫苦农民富起来。为了实现目标,我们每年都会补贴不少钱给农民,他们能够跨越贫困线,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这些年,耿忠在扶贫一线,与彝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哪个村是什么情况,多少人口,每家每户主人是谁,家里药材种的怎么样,他都清清楚楚。“我们在一线扶贫,就得要用真情,真扶贫,否则脱贫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耿忠说。



  甘做彝族同胞的勤务员

  
赵银辉是一位扎根一线、默默无闻的技术专家。虽然真正参与扶贫工作才短短几年时间,但这位中药专业毕业的老同志却对扶贫工作满怀着无限的热爱与激情。

  
繁育种子和技术指导是赵银辉日常面对最多的工作。“这是一项容不得半点差错的细活。”赵银辉谈起工作中的一次失败,显得认真而又严肃。

  
去年3月,集团在布拖县进行药材种子育苗。在育苗基地,赵银辉和扶贫组的同志每天深入现场,指导农民代表怎么耕地,怎么开厢,怎么除草,但总是做不到位。特别是药材种子撒下去后一定要盖土,尽管培训很多次,可农民还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不听招呼,不讲科学,最终造成巨大损失。

  
“这主要是彝族同胞习惯了长期传统的耕种方式,种洋芋种荞子,地一刨种下去就行了。”赵银辉说,彝族同胞接受新生事物有个过程,你需要极强的耐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赵银辉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为让彝族同胞少走弯路,教会农民掌握种植技术,他就把在西昌自己家里种菜的小院开辟出来,试种育苗。为把理论转化到实践,在试种过程中,他拍了很多视频和图片,然后放给彝族同胞学习观看。

  
药材种植是一门科学。这几年,赵银辉多次去江油、汉中、贵州、云南学习考察,并将拥有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用于帮助贫困农民种植药材上,由于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布拖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中,他多次化解了附子根茎腐烂、发育不良等技术难题,为帮助贫困农民提高经济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唐梦玲 郑清风

焦点频道
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