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茶肆。
画作搬上墙留住记忆
今年,锦官驿社区启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城区网格化示范点建设,梳理挖掘锦官驿社区的历史文化。打造特色社区文化时,社区工作人员想到,干脆利用办公区所在地门口几面墙进行改造的契机,将社区居民这幅手绘的老成都“搬”上墙。
锦官驿社区党委书记张建波告诉记者,他们选取了其中与锦官驿相关的部分,根据龚素清的原稿进行绘制,尤其凸显出成都独有的水井坊酒窖、九眼桥、古码头驿站等。
文化墙建成后,有不少市民专程过来围观。“哎呀,在我们小时候成都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住的就是这样的瓦片房,没有自来水,要到河边挑水喝,也要到河边洗衣服。”市民张启祥指着文化墙为记者讲解,“现在城市飞速发展,完全不一样了,看到这样的图画,真的勾起了很多回忆。”
江上行舟。
潜心创作第三幅长卷
龚素清告诉记者,除了此前两幅长卷,现在她还在进行第三幅长卷的创作,主要是从水井街到九眼桥一带。
“第一幅主要描绘当时成都的农田,第二幅主要描绘成都的江水和码头,第三幅则全是成都的老街道和老建筑了。”龚素清告诉记者,第三幅画比前两幅都要长,接近10米,她已经画了一年多,因为建筑物太多,手绘工作量很大,所以进展比较慢。“房屋上一片瓦,都要慢慢画,不能随意糊弄。”
为了画好老成都,她也在不停学习。“每天都要看书、收集整理资料,还专门去看了外地的建筑,前不久就去看了山西平遥的老建筑,看下跟成都的到底有什么差别。”龚素清说。
作为一名清音演员,她也并未放弃自己的本行,现在还在带一些学习清音的学生。“不管是清音还是绘画,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年轻人,能够记住我们成都的历史文化。”龚素清说。
原标题:退休后开始学画 七旬老太把老成都绘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