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成都人工智能丨“超级大脑”赋能 看成都如何“神机妙算”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6-21 15:06:22 编辑:杨晓倩 点击: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算力作为激发数据要素潜能的新动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算力基础设施是算力的载体,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6月19日举行的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重点解读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和《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及其配套实施细则。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机关党委书记丁琴在会上提到,成都将实施算力支撑能力攻坚行动,力争算力规模达到30000P,进入副省级城市前三。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局长郭宫达也介绍道,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一条便指出将超常规支持算力建设和应用,支持企业租用本地算力,每年发放1亿元的算力券。
自2022年2月国家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开启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数据中心集群以来,成都作为枢纽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把握历史性战略机遇,抢抓国家政策及产业红利窗口期,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产业布局方向和发展重点。
“超智融合” 成都“算”出未来
今年4月,由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产业集团共同打造的天府智算中心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园区开始试运行,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由此成为西部首个超智融合算力中心。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外景(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官微)
天府智算中心与成都超算中心在技术资源及业务多样性方面的协同发展,为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数字产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超智融合”将提供多元异构的全面算力服务,基于成都产业发展特色,聚焦文创、教育、医疗、政务、智能制造、金融等重点领域提升算力赋能能力,支撑一批行业大模型训练、调优、推理;创新算力合作模式,探索项目联合孵化、算力作价入股等方式培育中小企业,力争在本地形成以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产业生态圈,进一步加速行业类大模型落地,助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化发展,更好支撑“东数西算”成渝枢纽节点建设。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成都作为“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城市之一,算力优势明显,算力产业方面的表现尤为亮眼。“构建‘超算+智算+通算+边缘计算’多元异构算力设施,成都超算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成都智算入选工信部2023年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截至目前成都智能算力规模超过4700 Pflops。”丁琴介绍道。

中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城市布局
之所以成都能在算力产业方面取得令人关注的成就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具体而言,其在产业要素配置、数据融通应用、算力产业支撑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四川水电资源丰富,成都是距离川西清洁水电能源供给中心最近的超大城市,可为数据中心运营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和低成本电价支持。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基础电信企业和中科曙光、万国数据等均在成都布局建设区域核心数据中心。同时,成都拥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机构,集聚了一批大数据算法研究设计领军人才。此外,成都是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雄厚的IT产业基础孕育了丰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

成都高新区AI创新中心(资料图)
2023年,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约2200家,全国40%人工智能企业聚集于此,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总额约223亿元,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深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2023年达到387亿元,同比增长12.1%;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080件,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二。从数据可以看出,通过与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北京、深圳等第一梯队城市横向对比,虽然成都在算力产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产业聚集、企业融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专利数量和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
“政企协同” 成都有何打“算”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多样性算法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场景多元化等因素使得全球算力市场规模日益扩张,有研究指出,预计2026年全球超算市场规模就将达到395.2亿美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算力产业链的发展也面临着能效、成本、安全、质量等多方面挑战。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是当今成都算力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早前,成都印发了《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对算力建设提出新的政策支持。《实施细则》明确提出支持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基于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技术框架开发通用适配产品;支持在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设一批与生物医药、安防、交通等领域紧密结合的智算中心,做优做强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等,助力成都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官网截图
本次发布会重点解读的《三年行动计划》再一次特别强调了“大算力”,表示实施算力支撑能力攻坚行动,通过推动高能级算力建设、加速运力提档升级、夯实存力基础保障等措施,为成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异构、泛在普适的坚强算力支撑。

西部(成都)科学城(资料图)
以算力设施“强基”、算法模型“铸魂”、数据要素“提质”、核心产业“固链”、创新平台“领航”、产业生态“聚力”、场景应用“赋能”,针对算力产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有相关专家表示应该强化算力资源池,夯实创新发展底座。依托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天府智算中心等平台,促进算力资源供需对接,实现算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建设算力大通道,提升业务支撑能力。加快推进算力网络建设,提升城市算网能力,支撑算力应用创新发展。打造算力生态圈,推进产业交流合作。积极发挥各大算力产业平台优势,深化行业、企业等多层次交流合作,打造产业链共同体。(陈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