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南充市招投标系统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建成和完善了市政府投资项目“一网监”平台,实现了对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招标、投标、中标全过程的大数据智能化监管,招投标的招标、投标环节进一步得到规范。但由于缺乏对评标环节的实时在线监管,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逐渐向评标环节“集中”。
“暗标盲评”破解技术指标评审的“主观性”
为织密招投标全过程智能监管网络,南充市发改委等招投标行政监督部门会同派驻纪检监察组多次召开座谈会,结合近年来招投标领域典型案例,认真剖析评标环节中的重要风险点位,深挖监管漏洞。2023年8月10日,首次在“高坪区美丽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公路项目”试点“暗标盲评”模式,实现了评标质效双提升。
所谓“暗标盲评”就是将技术性指标评审由“明标开卷”变成“暗标闭卷”,系统全程自动屏蔽投标企业标识信息,随机生成每名评标专家评审投标文件的顺序及其投标企业的代码,打破“熟人效应”等主观影响,基本实现对评标中自由裁量权的监管约束。同时,也倒逼投标人专注于提升自身实力和技术能力,不再寄希望于评审外的人情分、关系分等。
“目前,南充在交通、房建、市政和水利等行业已开展‘暗标盲评’项目19个,还启用了‘随机工位’远程异地评标,实现招标、投标、评标各环节的良性闭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南充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探索“暗标盲评+”模式 持续规范招投标工作
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相关领导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暗标盲评”“随机工位制”评标开展情况
暗标盲评+双随机,以“独立评”确保评标不受干扰。南充市创新推行“评标专家随机工位”和“评审顺序随机生成”制度,防止“面对面”评标可能出现的“熟人”专家勾连、招标人代表暗示引导等干扰评标问题,最大程度保证评标专家评审的独立性、客观性。即全面打破“一室评一标”限制,将评标室分割为若干独立“评标工位”,评标专家在系统签到后自动获取随机分配的工位号,到指定工位通过系统身份验证后方可进入评审环节。每名评标专家的评审文件顺序由系统随机生成,评审结束后系统自动汇总评分。评标专家多点分布、同室不同标、同标不同室、同标不同序,有效减少“印象分”“关系分”“对照打分”“暗示评分”等违规情形。
实行“暗标盲评”+“双线上”,以“在线评”强化过程实时监督。采取“标书线上统一格式”和“评审全程线上进行”的方式,强化全流程信息化监督,保证评审过程公平公正。即制定“投标文件编制规范”,明确字体、字号、图表格式等标书标准,系统自动检测并进行“格式刷”,全程屏蔽企业名称、公司人员、公司标识等身份信息,生成统一化、格式化、模块化的“暗标”文件。评标专家通过音视频交互系统线上交流,使用云端工具打分、签章,实现全程无纸化、电子化、远程化评标。同时,每个“评标工位”设置无死角监控摄像,同一项目的不同评标专家动态实时传输至评标监督室并集成显示,每名评标专家的评审音视频资料自动生成独立电子档案,做到全过程可回溯。
实行“暗标盲评”+“双监管”,以“规范评”督促人员从严履职。紧盯评标现场监督人员、招标人代表两类高风险群体,加强选派监管和现场监管,确保其依纪依规履职,廉洁规范开展评标工作。针对评标委员会中监管最为薄弱的招标人代表,进一步细化“3步选派程序”“8项选派条件”和选派时间要求,建立招标人代表31项“负面行为清单”,强化招标人代表考核评价倒逼规范评标。进一步明确行政监督部门开评标现场职责分工,制定评标现场监督人员工作规程,从选派条件、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考评管理等全面加强现场监督人员的“再监督”。
“暗标盲评”推行成效显著 将在全领域推广
2023年9月,南充市推动交通行业开展“暗标盲评”试点成功后,今年已在房建、市政和水利等行业梯次铺开。截至目前,已开展“暗标盲评”项目19个,已回访7个项目、20余位评标专家、10余家投标企业,均对评标结果全部“零异议”“零投诉”。2024年2月,南充市首次启用“随机工位”评标,通过与乐山市远程异地评标,使用“暗标盲评”模式,顺利完成“升钟镇八庙大桥工程”项目场内分散评标,达到了“1+1+1>3”的效果。评标活动更加专业公正,投标人最关心的技术方案评审呈现出最客观、真实的结果,有效减少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既降低了招标人廉政风险,又保护了投标人权益,实现招标、投标、评标各环节形成依法依规、公平竞争、优中选优的良性闭环。
据南充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联合相关部门,继续开展“暗标盲评”项目的评后回访,同时加强“暗标盲评”的推广应用和宣传引导,推动“暗标盲评”在各行业领域提升扩面。(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