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西充:向“新”而行 向“高”攀登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6-20 07:59:29 编辑:杨仁昌 点击:
临江新区西充片区 李同周 摄
四川广联晟LCD模组及通讯终端项目一期SMT生产车间 李同周 摄
6月17日,中国共产党西充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指出,当前西充正处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县将加压奋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力争到2026年,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培育新质生产力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更大步伐,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初具雏形,企业研发经费、技术合同成交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23年增长30%以上。
以“新”提质 增强发展新动能
6月18日上午,在位于临江新区西充片区的四川宇天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20余台高精密设备高效运转,桁架机械臂、智能机器人等自动化装备正有序配合CNC加工设备和数控机床,完成自动上下料、自动装卡等作业。
“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作出了通过持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工作部署。作为一家奋战在真空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西充县政协委员、宇天真空总经理陈本富表示,公司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建真空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全面增强公司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能力,提升生产效能。
宇天真空只是西充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一个代表。踏访临江新区西充片区各企业生产车间,一台台高精度加工设备高速运转,更多的工业机器人站上生产线,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态势明显,生产力育“新”提“质”步伐持续加快。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据悉,下半年,西充将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统筹新区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将通过建强科技创新平台、壮大各类创新主体、加强成果转化运用,稳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深入推进“天府科技云”服务,加快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助力星河生物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创建宇天—北航真空技术研发中心。深化校院企地战略合作,引导南充科技职业学院与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实训实践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柔性引进高端智力资源,实体运行中国(西充)有机农业研究院。支持雅娴食品、零零昊、鑫煜精密制造上市发展。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到2026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高效运转现代化科技育苗中心,规划建设中国(西充)有机红薯博览园甘薯研究中心,加快打造“一站式真空产品供应基地”,探索设立“研发孵化在外地、产业化在本地”的“反向飞地”,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向“新”而行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日,在位于西充县占山乡杨柏村的氧森谷农业有限公司有机红薯种植基地,红薯藤葱葱茏茏,远远望去,好似绿毯一般。
“公司今年计划种植有机红薯1000亩左右,这是我们最早栽种的一批红薯,下个月就开始收获了,比传统种植方式提前3个月上市,目前已接到不少订单。”该公司负责人郑杰介绍,传统红薯通常是五六月份才开始移栽,而该公司依托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提供的早栽早收技术,采用阶梯种植方式,可实现7-11月陆续上市。
据悉,今年该县计划种植红薯7.58万亩,红薯产业的发展只是西充紧扣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有机产业的一个缩影。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会作出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的决策部署,该县将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方面,西充将统筹全域有机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全面转型。做大有机规模、做好农业生产、做优社会服务、做强产业链条、做响西充品牌。扶持星河生物、天盛竹业等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扩能、延伸加工链条,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鼓励太极制药、普特医疗等企业创新研发医用产品,建设凤鸣、青狮等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和种植基地。推进绿色建筑建材企业技术改造,加快零零昊低碳研发大楼等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
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加快建设先进制造(真空)产业园,推动半导体·核工业等项目全面投产,积极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低碳铝新材料循环产业园,积极培育氢能产业。谋划布局6G、元宇宙、空天信息、空天装备等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经济新增长点增长极。
同时,建好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促进老九门、双塔粉丝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6年,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20家以上,产值突破50亿元。建设川东北有机农副产品及中药材交易流通中心,高效运行南充农业电商产业园。提升张澜故里景区品质,打造天兴桥村、桃博园村、跳蹬河村等特色村落,大力发展“旅游+”业态等,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引才聚才 全面释放发展活力
人才是发展之源、竞争之本、创新之要,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会指出,西充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建强创新链,不断在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着力厚植人才成长沃土,让各类人才在工业强县、乡村振兴等舞台上各尽其能、各展所长。
日前,在位于临江新区西充片区的四川永益缘精密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高精密轴承及多辊轧机鞍座等产品研发和生产,共有系列产品50余种。生产出的牌坊式鞍座已经替代进口产品,同时远销越南、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该公司拥有一支技能型、创新型技术团队,负责人李学瑜是这支技术团队的“领头羊”。“我接触轴承行业已有二十余年。从最初在北京轴承厂工作算起,参与研发的轴承等系列产品达300余种。”李学瑜说,公司技术团队的其他成员与他情况相似,多为深耕行业数十载的老师傅、老工匠。
李学瑜坦言,产品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竞争、人才竞争。为此,公司尤其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技术交流、传授技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一名名一线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能手,最终成长为公司的技能型、研发型人才,形成了企业与人才互动共赢的良性循环生态链。
在西充广阔的乡村田野,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大显身手,带领乡村发展、村民致富。
“秧苗下田后要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近期气温高雨天多,水稻容易滋生病虫害,要注意防控……”日前,在西充县常林镇锦屏山村浩瑞丰家庭农场,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粮油产业人才分联盟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户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业主补齐技术短板,提高科学化种植能力,确保水稻高产丰收。
据了解,去年以来,西充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围绕现代农业“6+3”产业体系,全面整合各类专业人才、先进技术、项目资金等优势资源,创新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常态开展各类技术指导帮扶活动,推动人才智力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一线集聚。
企业人才大展拳脚,乡村人才各显身手。在生产车间、田间地头,各类人才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流动集聚,充分释放创造活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为了充分吸引人才、释放人才活力,全会决定:该县将健全人才培育体系,推动人才向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领域聚集;建立人才引进编制“周转池”,创新“政招企用”“县聘乡用”等人才引进机制,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先进技术、专利、知识产权有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让各类人才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李同周 廖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