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2023成都·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大会在蓉举办,大会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联盟、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关村公信卫星应用技术产业联盟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作为支持单位,院士专家、重点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政府代表、产业媒体等200余人出席会议。
据悉,本次大会是成都开展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建圈强链工作以来举办的首个城市级品牌盛会。大会以“‘星’聚蓉城 共创未来”为主题,发布了《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成立了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顾行发在内的专家智囊团,分享前沿趋势,发布创新产品,共话发展蓝图。
“星规划”发布
成都力争2030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卫星互联网作为未来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以日益凸显的国家战略地位、潜在的市场经济价值、稀缺的轨道频率资源成为全球关注和竞争的焦点。
当前,成都正抢抓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将其纳入全市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大力支持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在产业规模上,2022年全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核心产业规模达113.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产业规模达130.5亿元、增速41.7%,实现从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到卫星运营及服务的全产业链覆盖。
活动现场发布了《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后文简称为《规划》),旨在加快建设天地一体、泛在智联的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全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标杆城市。
在发展目标上,《规划》聚焦抢抓整星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卫星数据应用价值链高端环节,着力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到2025年,核心产业规模达300亿元,争创国家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基本建成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示范城市;到2030年,力争打造千亿级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标杆城市。
“星专家”成团
院士牵头 10名专家组成“最强大脑”
在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上,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成都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
据了解,成都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相关从业人员约1.4万人,其中院士、专家学者、科技型企业家等高端人才百余人。为进一步助力成都卫星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院士、专家、企业家等高精人才的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专家智囊团在会上正式成立。
首批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专家智囊团成员共10位专家,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顾行发、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曹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柴霖、中关村公信卫星应用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来春丽等。
专家智囊团将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专业技能,为成都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未来,成都将聚焦整星制造和卫星应用两大产业链价值高端环节,以建设全国领先的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和产业生态新高地为目标,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链主链属企业引培、着力打造应用示范场景、优化生态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建圈强链”工作走深走实。(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