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80支代表队265名选手同台竞技,为公众呈现了一场集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饕餮盛宴。
据悉,来自成都理工大学(成都自然博物馆)的王浩、成都博物馆的骆宏婧分别获得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与优秀奖。
据了解,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是目前全国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比赛。大赛由科技部主办,旨在面向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一直以来,成都也连续举办多届科普讲解大赛,并将范围扩大至青少年群体,此举也是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成都还创新授予成人组决赛第一名职工“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此举也是在全国属于首创。
成都选手获得三等奖
持续发力产出更加优质的科普讲解作品
从“长着眼睛”的子弹,到纸质文物的“长生秘籍”;从“村中一哥”大鹅到中医看舌象,再到备受大众关注的AI诈骗怎么防……演讲内容既聚焦科技前沿,又贴近民生热点,选手以通俗生动的语言阐释深奥的科学原理,让大众领略科技创新精彩的同时,揭开了奇妙现象背后的秘密。
“大鹅为什么会这么勇猛呢?这是因为它的身体里流淌着恐龙的血……”来自成都理工大学(成都自然博物馆)的参赛者王浩用生动且幽默的语言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
“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的复杂内涵化整为零,用一种通俗的语言讲给大家,让大家在生活中热爱科学,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王浩凭借《“村中一哥”——大鹅》成功获得本次大赛的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上,王浩曾获得成人组第一名。“参赛获得的荣誉会一直激励我继续不懈奋斗,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将其融会贯通,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更丰富的底蕴,来传播自然与人文科学知识。”
除此之外,成都博物馆的骆宏婧带来的《来自月球的第一份特快专递》获得本次大赛的优秀奖。她完整讲述了嫦娥五号历经23天的远征,飞跃76万公里,从月球带回月壤背后的故事。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中国航天人的星际探索之旅也从未停止……”正如她在科普演讲中对中国航天探索的描述一样,她也将在科学普及之路上持续发力,向社会大众以生动有趣的模式产出更加优质的科普讲解作品。
范围扩大至青少年群体
成都已连续举办多届科普讲解大赛
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来自各地各部门的265名选手,从1000多场比赛、4万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参赛选手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十年来,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已成为社会各领域关注的热点、焦点,各级赛事参赛选手超过23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超过2亿人次,参赛规模、受众人数皆呈现指数级增长。
在“全国科普热”的影响下,成都也在加快科普人才培养与传播格局构建。近年来,成都连续举办了多届科普讲解大赛,一批批优秀科普人才在这个“舞台”上脱颖而出。
就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赛中,共有127家单位选拔的264名选手参赛,此次大赛为历届参赛人数之最,也是年龄跨度最大、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最高的一届。“参赛选手不仅有科普讲解员,更有来自中小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以及一线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博士后和各行各业的职工,‘多元化’成为了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2023年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相关负责人说。
重要的是,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还首次与成都市总工会联合举办,设置“特等奖”奖项,创新授予成人组决赛第一名职工“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此举在全国属于首创。
“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的举行为公众架起一座了解科学、走近科技的桥梁,使科技创新成果及科学前沿知识以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公众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到。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一直将科普讲解大赛的覆盖范围延伸到青少群体,在历届的科普讲解大赛中,都有专门设置青少年组别。此举也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此基础上,今年10月,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成都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鼓励中小学校在每年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积极参加成都市科普讲解大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明年,成都还将继续举办全市科普讲解大赛,让更多公众参与到科普事业中,推动全社会形成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温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