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乐高速与成贵高铁眉山段之间,连片的稻田一望无垠,火车驶来,稻浪阵阵,这便是2023“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之进基层宣传活动的首站——眉山永丰村。一路艰辛耕耘,一路求索进取,地处“天府粮仓”核心样板区的永丰村已然成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一颗耀眼明珠。
端稳饭碗 扛起“永丰担当”
“经常有种柑橘、种西瓜、养水产的流转大户主动找上门来签协议,但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耕地就是要种粮,立志要端稳中国‘饭碗’。”镜头前,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坚定地说道。
近年来,围绕打造良田粮用、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精细管护的“产粮宝地”,永丰村不断推进耕地粮田化,通过房屋腾退、林地整理、园地退出,新增耕地240.75亩,片区3340亩高标准农田全部种植水稻,已建成全省连片规模最大(1500亩)、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区,并专项补贴粮食耕地、种粮大户等,确保全年亩均种植收益稳定在1000元-2000元,持续提升种粮积极性。打开手机,李雪平展示了一个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的法宝——巡田APP。据他介绍,永丰村以数字智治赋能耕地保护,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智能解译、AI智能预警等科技手段,建立起田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实现问题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让老百姓的“饭碗”端稳、端牢,努力为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藏粮于技 筑牢丰收之基
身处田成方、渠成网、路成行的高标准农田,采风团不由发出同样的感叹。对于采风团提出的“水稻种得如此密实”的疑惑,李雪平解释道:“新品种、新技术。永丰村这些年先后试验示范400多个水稻品种,选育推广水稻优质新品种26个,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2022年永丰村水稻平均亩产增至711公斤、最高达780.2公斤,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7%。”
从粮田变良田,更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硬科技”。据了解,永丰片区还建成耕地质量监测站,24小时自动监测地情、肥情、环情、墒情等耕地质量,开展测土配方、化肥减量等地力培肥,耕地质量等级保持在3.4以下。此外,永丰村还与四川农业大学马均教授等专家技术团队结对互联,推广水稻种植田间技术管理,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等先进技术,为丰收打下基础。
就在今年6月,四川东坡永丰水稻科技小院正式揭牌,这是自四川东坡鹌鹑科技小院落地后的又一“国字号”科技小院。随着专家团队的入驻,更多农业科技工作者不仅能在永丰村开展试验,更能在这里“安家”,通过试验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培训新人才、解决新问题,让“永远丰收”底气更足。
融合发展 照亮振兴之路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基础。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来永丰村参观的队伍络绎不绝。据介绍,在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永丰村进一步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振兴路径。高标准农田旁,是永丰村综合服务中心“丰收里”,这里是集永丰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为农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为一体,是永丰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不仅布局供销社,还同步开展研学、讲堂等活动,让更多的游客们来了有的看,有的吃,也有的玩。”
“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李雪平介绍称,永丰村通过稻菜(药)轮作保收、农产品精深加工增收、研学游深度融合拓收,村集体入股分红创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夯实共同富裕根基。先后探索稻菜(药)菜三季轮作模式,片区亩均产值增至9000元,打造“东坡大米”“永丰大米”自主品牌,推进稻、菜、药订单化生产、链条化提效、品牌化销售;构建“农旅+”环线,先后接待游客超26万人次;建成商贸公司、科技公司、农旅观光合作社等,参与片区建设发展,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两番。(陈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