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双班长”模式为成果转化“加速”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让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成都又有新动作
4月23日,2025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园区暨科技成果专员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活动上,举行了新成立高(驻)校成果转化专班“双班长”受聘仪式及产业园区与市级产业链成果转化专班首批“结对攻坚”合作揭牌仪式,发布了《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2024》《成都市科技成果专员服务手册1.0》,解读了专员积分制度与绩效激励政策,并揭晓了2024年成都市十大技术转移机构。
活动吸引了成都区(市)县、20余个产业园区、11个高校院所、5个重大创新平台、20余家技术转移机构等多方主体参加。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钢出席并讲话。
据了解,市委科技委印发实施的《成都市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行动方案》,对成果转化专班和专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推动园区联合技术转移机构、链主企业、孵化器等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每个园区选派成果专员不少于5人”。同时,成果专员队伍建设,已纳入市委正在研究制定的《成都市加快建设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的十条政策》,要求“从机关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国有企业、技术转移机构选拔100名左右的业务骨干,担任科技成果专员,促进产学研对接合作”,在此背景下,成都也正加快推进成果专员队伍建设。
首创专班“双班长”模式
园区与专班携手“结对攻坚”
贯彻落实“立园满园”行动,加快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活动现场举行了多轮授牌签约。现场,举行了新成立高(驻)校成果转化专班“双班长”受聘仪式,同时,新能源产业链成果转化专班、航空航天产业链成果转化专班等5个专班正式成立,并举行了产业园区与市级产业链成果转化专班首批“结对攻坚”合作揭牌仪式。
据介绍,“双班长”模式也是一次制度创新。所谓“双班长”模式,即由一个高校成员、一个区(市)县成员单位担任班长,目的是让高校与区(市)县、产业园区更好的融合。据介绍,目前已成立8个高校专班,实现了在蓉“2+6”高校的全覆盖。
提及“双班长”制度的实施,四川大学成果转化专班高校侧班长、成都菁苗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迪认为,这是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早日落地的一次机制创新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推进一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导入高校科技成果、链主企业、中试验证、园区承载、基金支持等各方创新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毛迪解释道,建立“双班长”制度可以有效地将高校侧、政府侧、服务侧等多维度的资源相互匹配、联动,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依托5个维度的创新资源,我们聚焦生物医药与先进医学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等多个产业赛道,正筹备推动多个川大科技成果在成都高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落地。”
新都区是西南石油大学成果转化专班中的区(市)县班长,将多管齐下加快推动西南石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新都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副局长卓佳表示,新都区与学校一直以来互动频频,“此次采用‘双班长’模式,可以在过去已有的合作成果上,更进一步密切双方关系,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提供相关服务保障与支持,实现双向奔赴,更好地服务国家科研发展需求,也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我们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帮助高校梳理科技成果,以便更好地推动成果落地生金。”卓佳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希望对接中石油、中石化等相关企业的‘真需求’,更好地连接需求方与供给方,同时,在载体、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西南石油大学更多支持。”
多维全景展成效
《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2024》发布
作为此次活动上的“重头戏”,现场发布了《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2024》)。据介绍,在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下,成都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白皮书2024》,从政策、数据、实践、案例、园区等多个维度,深入、全面展现了成都市2024年度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趋势。
从总体上看,2024年,成都市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服务体系完善、中试服务能力提升、成果产出及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推出了多项有力举措,如,建立多方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工作专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引聚科创服务机构等。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931.26亿元,同比增长2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收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7%,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具体来看——
在技术输出、技术吸纳上,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931.26亿元,同比增长2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收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7%,均呈现高速增长,显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进入高质量均衡发展态势。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上,2024年,成都新增10家备案概念验证中心,累计建成20家,分布在10个区(市)县,覆盖14条产业链;新增19家市级备案中试平台,省市累计55家,分布在16个区(市)县,覆盖15条产业链;新增5家省级备案新型研发机构,省市累计38家,分布在11个区(市)县,覆盖18条产业链。
在技术转移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上,2024年,成都遴选出110名持证技术经纪人,组建市级科技成果专员队伍和11个成果转化专班,并举办多场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
此外,《白皮书2024》还介绍了14个转化案例,呈现13个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按时序记录了我市2024年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38项重大事件,为展现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全景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
拓场景、发工具
2024年成都市十大技术转移机构揭晓
活动上,还举行了2024年成都市十大技术转移机构颁奖。
成都英诺技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英诺技转”)是此次荣获2024年成都市十大技术转移机构之一。公司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早期项目孵化”两条业务主线,开展“科创载体+科技服务+科技公益”三大版块业务,并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形成业务闭环。
谈及成果转化经验,英诺技转总经理康建军用生动的比喻阐释了公司的运营理念:“我们把自己定义为‘科技农夫’——寻找优质的‘超级种子’,为其提供肥沃的‘超级土壤’,再联合政府及合作伙伴提供资源赋能,用‘超级养分’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近年来,英诺技转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中物院先进动力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英诺技转孵化的代表性案例,该项目已落地锦江区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我们转化的这个项目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热管理工艺和装备。”康建军介绍,“技术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特斯拉的热泵系统、小米汽车的电池冷却解决方案都采用了他们的技术和生产装备。”
康建军强调,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长期陪伴式支持,“每个项目的需求和基因不同,必须提供适配的‘土壤’,持续解决它们的实际困难,才能真正推动技术走向市场。”
加快场景拓展,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介绍了成都市成果专员入驻成都“科创通”平台的相关情况,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秘书长李勇辉现场发布了成果专员服务标准化工具包《成都市科技成果专员服务手册1.0》,并对2.0启动及专员积分制度与绩效激励政策进行了解读。
现场,温江区、双流区、新都区等3个区县还分享了科技成果转化“专班+专员”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