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网,飞越大山与乡野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6-01 15:42:34 编辑:戚译升 点击: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这里的很多人都这么觉得。
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医疗公平的路还很漫长,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盐源,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看到了乡村振兴、数字扶贫的意义。
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等就像今天种下的一粒种子,它不会马上长为参天大树,重构整个城乡教育和医疗的体系,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一锹一锹地去挖土。春风拂过,静待花开。
“哪怕只有一个人在远程医疗、教育中受益,但这可能就救了他的命,甚至改变了他家庭的命运。久久为功做下去,今年1个人,明年就可能变成2个人、3个人、10个人,而一旦变成100个人、1000个人的时候,这些事情可能干成了。”中国电信挂职干部怀宝华谈到数字化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时如此说道。
祖祖辈辈困在大山,走出村子需要跋山、淌河,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需要骑马两到三天,到镇上、县里更是不易,这是脱贫攻坚前的盐源县。关于未来,这里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寄托在新一代的教育上。“今年高考,我们电信创新实验班80%—90%的同学都能上大学。”盐源县民族中学的校长谈道,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数字,包含着政府、学校、家长、学生、援助企业共同的努力。

走出深山的希望
“请用英文聊聊你对ChatGPT的看法,同学们畅所欲言。”民族中学电信班正在上全英文直播课,来自成都七中的教师用流利的英语发问。这对于一个从未走出凉山州的农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可他们的孩子正在受益于这样的教育。
盐源县正在全县中学开展远程教育,从最开始的录播课程到现在的实时直播,这样的教学模式探索用了六年。中国电信联合中兴搭建4G、5G网络,借助云电脑,将成都七中、棠湖中学、成都四中等名校教学资源辐射到远在盐源乡村的课堂,打通教学通道,外面的广阔天地离这些大山的孩子并不遥远。
民族中学教学楼二楼第一间,简朴的教室里,坐满了52个心怀希望的孩子。2019年,中国电信援建民族中学电信创新实验班,挑选全县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孩子进入该班,冲刺高考,为的就是改变这座大山里孩子们的命运。
所有课程的课表,均与成都七中同步,授课以远程直播为主。繁重的课业,懵懂成长的青春,这些孩子们各有各的心事,大都与家里的父母有关,与能否走出大山相关。
班里的刘小荣(化名)同学,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十。父母身体不好,无法外出打工,在家种苹果和花椒。她从小是要强的孩子,小学在村里上,初中在县里读书。
过去,下雨的夏天从家出发去上学,是她最头疼的。漫长的山路,雨水涨得很高,没过脚踝是常有的事,和着泥土,常常走得满身泥泞。求学的路艰辛,这里的孩子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有些孩子上学要早上从家出发,一刻不能耽搁,先爬山、再坐船、接着坐车、最后走路,晚上才到学校。
“最近几年,水泥路修到了村里,路好走很多了,交通便利了很多,我们可以去村子的站点坐汽车到县里,原来我家到县城要八九个小时,现在缩短到三四个小时”。刘小荣笑着谈到现在村子的改观。
在这样偏远的山区,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等,都难以与城市比较。上网课,成了孩子与家长现在的寄望之一。
“远程教育对我最大的帮助,是英语和语文上的提升。开始接触网课后,发现老师基本上全英文上课,我以前的‘哑巴英语’很难跟上节奏。现在时间长了,我能够用英语表达,全程跟着上课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班的同学也都能跟得上”。刘小荣讲到远程教育对于她的意义,是让她没有那么畏惧高考了。班主任是英文老师,在英文方面抓得很严,电信班同学的英语平均成绩在县里排名第一。
接触网课的这三年,刘小荣变得不一样。过去知识来源于书本,课堂围绕着书本,她意识到自己世界的渺小。成都的老师会在课堂与大家聊就业形势、未来选择、读书的意义;聊网络上的孔乙己文学等等。“远程课堂的老师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和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每次写作文就会感触很深,成都同学们作文的案例引用通常是社会热点,过去的我却在背作文素材。”现在她开始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学,喜欢鲁迅、汪曾祺。刘小荣欣然接受这一切的不同,努力地改变,她的世界就这样打开了。
又或者,这群孩子的世界,已经悄然改变了。

马子龙是校园的一颗新星,正在读初二的他,已是2022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800米与1500米长跑的双料冠军。父亲在家里放羊,姐姐已经嫁人。弟弟在县里读小学,母亲就在县里租房子陪读,租金每个月八百左右,这个数字在年收入两万的家庭里并不小。
这样的现象在盐源县比较普遍,为了孩子上学,夫妻一方在家务农放牧,一方陪着孩子在县里。再穷,不穷教育。“除了上课,我业余时间都在训练。有压力的时候,我就跑步,或者和教练聊天。”马子龙遇到了一个好教练。北体毕业,选择回到家乡培养新的人才。教练借助网络引进国外先进训练理念,研究奥运会等各大比赛的跑步方法、训练方式等,结合马子龙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培养。利用数据分析模型,并与国内优秀教练网上联络,教练尽力让这里的训练与国内领先水平同步。他相信,在这片土地,会有更多“马子龙”。
“教育扶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板块,这几年盐源县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各方面,发展迅速。以我们学校为例,通信网络、学习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搭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时代迅速变化,要想走出这里,他们需要更广的眼界。”民族中学校长扎根在这片土地,他看得到这里的希望。
在困境里播种
盐源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境内地形以四周高山峡谷,中部丘陵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在2300米至2800米。地势艰险,汛灾、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发,交通闭塞、观念落后等问题交织,1994年这片土地被评定为国家贫困县。
屋里住人,院子养猪。又或者屋子楼上住人,楼下住牲畜。人畜共居是他们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最贫困的地方没有通路,村子到村子之间,骑马翻山至少要走3天。久居深山,水资源缺乏,这里流传着“一生只在出生、死亡、婚嫁的这三天洗澡”的故事。同样的,没有路、没有电、没有网。人们最害怕的是生病,从家里到镇上医院,路上不知又要耽搁多少天。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凉山州脱贫攻坚正式启动。修路、通电、建网是第一步。
2018年8月,盐源县全部山村通路,过去需要骑马出行的村子,现在开车能够到达。脱贫攻坚期间,盐源县建成通乡、通村公路2071公里,是过去60余年的3倍。
“偏远山区的贫困,不在于人民群众,是被特殊的地理条件、落后的基础设施限制了。高山困不住人们想过好日子的决心。网络,成为这里突破地域限制、连接外界的重要手段。”县人民政府基层工作人员刁守银对他的工作感悟颇深。
2012年开始,中国电信在这里开始了网络建设,人背马驮将基站运上山是建网时刻经历的。2019年底,全县完成4G网络覆盖,2022年底24个乡镇覆盖5G信号。通路、通电、通网,为接下来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实施奠定了基础。
看得见的生命守护
在过去,生病,是这些祖祖辈辈身居大山的农民最害怕的事。截至目前,盐源没有铁路,仅有一条出县的国道,冬季雪天高山要封路。全县24个乡镇中,13个乡镇距离县城100km以上。有4个乡镇出行至县城需要坐船,单边行程耗时5小时左右。几个小时的路程对于与生命健康赛跑的病人来说,是漫长的。
2019年,凉山州第一台“远程诊疗设备”在盐源县医院成功应用,“5G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成为盐源县医院守护这些偏远山区人民生命的重要医疗机构。难以在第一时间到达县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在各乡镇医院通过5G远程诊疗平台,接受县医生的远程问诊。县医院与成都、广州、宁波等地的医院专家借助“远程诊疗设备”进行沟通,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盐源县长期以来医疗人才、设备、经验等缺乏的问题。目前,远程会诊的频率保持在一周两三次。此外,县医院配备“远程心电监护设备”,借助5G网络,实时监护病人心电图,由专业机构对病人的心电情况进行及时的数据监测,分析及预警,通过数字化手段及时干预,第一时间抢救病人生命。
在偏远的乡野,一条看不见的生命健康守护防线,正在搭建,而远程医疗是推动医疗公平的最小成本方式之一。

盐源幅员面积广阔,森林草原面积达55.88万公顷,地势险峻、降雨不均、上半年为森林火灾高发期,防火成为重点。仅6—9月,降雨量达全年降雨量的70%—90%,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点多达400余处,防汛成为下半年工作重点。全年还要兼顾预防地震灾害。
2022年起,盐源建设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平台利用5G+数字化技术,将前端感知收集到的盐源县实时的各项数据信息,传递至集多部门信息于一体、功能齐备的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智慧大脑,实现全程、全时、全域资源共享和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的业务协同,构建一体化的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在危机来临之前,风险防范由传统的“人防”向“人防+技防”模式转变,在危机发生时,综合应急指挥平台能够为政府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并提升全县应急响应、指挥救援、调度能力和效率。面对天灾,无力反抗,已成为过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命安全防线在技术的加持下,坚固无比。
种出好果实
盐源是富饶的一块土地。从山脚到山顶,再从山顶到山脚下,你会发现这里涵盖着低、中、高海拔的不同气候。旱雨两季、昼夜温差大、日光充足等自然地理气候,奠定了盐源县生产高质量苹果的基础。然而归根到底,农民靠天吃饭。自然灾害、冰雹、气候、降雨量等决定了当年的收成。网络的建设,给盐源县种植苹果带来部分解决答案——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出去。
“2019年底,我们挑选了23个苹果品种去种,每1个品种种2-5亩,通过观察培育,确定哪一个品种适合我们这里种植,我们就推广给当地老百姓。我们发现,有一个品种叫瑞雪,无论从口感、性状、抗病虫害等的表现,都相当适合这里。去年试验园扩种了一百亩的瑞雪,今年10月份就能尝到了。”盐源苹果试验示范园的负责人介绍道。
苹果试验示范园将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苹果种植融合,搭建了种植环境监测平台、果树生育期管理平台、智能水肥一体化平台、微型气象站、种植技术培训平台,能够实时分析苹果园环境、气象、土壤情况,并且进行精细灌溉,病虫害识别,并且预警自然灾害,提前预防。500亩的苹果试验示范园,仅需10个人力对种植进行管理,每1个人负责6500株。智能化助力苹果园产量大大提升。
截至目前,盐源县苹果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55万吨,产值已达30亿元,是全国高原地区苹果第一大县、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或许,智慧化种植的路还很遥远,靠天吃饭的农民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改变,但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希望,看到这里勤劳农民致富的渴望。

如何将好苹果卖出去?盐源县正积极推动“网红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采取直播带货、电商、微商等方式开展线上促销活动。深处大山的果实正缓慢走向世界。截至目前,累计搭建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65家,发展微店3万余家,培育“农产品+”“零售+”农村电商服务站119个,形成了以川、渝、滇、黔为中心,辐射湘、闽、苏、皖、浙的庞大销售网,线上销售占比达56%,销售额达20亿元以上。或许,未来已来。
未来已来
“美丽的盐源,盐如白云,宝藏遍地;各民族团结,幸福安详……”2020年6月,盐源摘掉了“贫困帽”。2023年的今天,盐源已然生机盎然。
五年间,盐源的改变翻天覆地,这是我国乡村振兴故事的缩影。盐源县的发展桎梏于“路”,通路,让盐源人走出去,通网,缩小了这座深山与现代城市教育、医疗等的差距。数字乡村建设俨然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消弭数字鸿沟,建设数字乡村,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全体人民的奋斗。
事实上,目前我国各大运营商、行业头部企业等分别依据自身优势与业务板块在振兴乡村、推进农村数字化的不同层面做出了探索与实践,中国电信积极助力祖国乡村振兴事业,致力于实现“让沟通与信任无处不在”的美好未来。(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