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给自足,让中华大地“丰”景如画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7-21 14:16:23 编辑:戚译升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从春耕到夏收,各地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攻坚克难稳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摘自《央视网》)
我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以农为重的战略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而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事业的“重头戏”和“关键点”,是我们务必抓紧抓实的重大工程,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和大意。或许,部分国人可以“骄傲”地认为,我们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这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和进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实底气。于是,理所当然地,缺粮少粮的困境似乎与我们“绝缘”,粮食问题不应该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拦路虎”。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国土面积大并不意味着种粮面积广,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我们的粮食生产集中地主要在于东中部平原地区,广大的西部高原、荒漠地区是不适合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无论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自然条件都是农业生产首先考量的因素。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对农业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消耗特别巨大。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只有让广大老百姓填饱了肚子,才谈得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能够为国家建设提供稳定的大局环境。我们不能够忘却,在建国初期,西方国家藐视我们无法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断言。我们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传承中华儿女勤劳质朴的民族品格,突破重重艰难险阻,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打破束缚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制度藩篱,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产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们特别注重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特别注重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坚持走好藏粮于技的正确路线。我们加大农业基础科研力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形成了完备的农业科研技术体系,逐渐打破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回首往昔,袁隆平院士开创的杂交水稻事业不仅让中国人的饭碗里盛满了香喷喷的米饭,也让更多“地球村”的“村民”摆脱了饥饿的困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极力反对任何形式的铺张浪费,极力倡导在用餐过程中的“光盘行动”,绝不让宝贵的粮食扔进垃圾桶,让国人养成爱粮惜粮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我们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推进复耕复产,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绝不让有限的耕地资源被挪做他用。
我们的粮食生产事业始终走的是一条自立自强、自给自足的道路,我们用中国人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世界粮食事业上的奇迹。连年丰收,这不仅仅是中华儿女的美好夙愿,更是触手可及的现实。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肥沃的田野里播种希望、挥洒汗水,用我们这一代人的作为和担当去编织“丰”景如画的无限美好!(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委组织部 唐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