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四气” 育“非常之才”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1-30 10:26:02编辑:田恒铭
国无才不立,业无才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力之所在,更是国家发展希望之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领越强越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培育人才要尊重人才成长客观规律,加以正确引导,避免人才陷入“不自知”“不自信”“不自省”“不自强”四大误区,以育“非常之人”,成“非常之功”。
要顺“意”气,锤炼人才自我认知、向上向好的能力。部分高潜力人才在意气风发、壮志满怀时,空怀丰沛精力、满腔激情,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清晰的规划,致其随波逐流,陷入“不自知”的误区。以“启发式”培养为主,增强自主学习、定向提能、长期规划能力,为人才引路导航,独立其人格,认知其自我,引导人才主动向党和国家聚集,向国家长远发展关键核心聚焦,将热血投入到攻坚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等国家“心腹之患”,利家国、惠民生,以朝气勃勃姿态干实事、成实绩。
要疏“郁”气,厚植人才自我调节、勇往直前的毅力。回溯历史上名人巨匠的生平,从“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钱学森到“一生奋斗只为国人有饭可吃”的袁隆平;从“以命铸国之重器”的罗阳到“开启深地时代”的黄大年;从“半世纪执著追寻青蒿素”的屠呦呦到“耄耋之年逆行抗疫”的钟南山……功成之路必会历经一段摸索探求、寂寂无名时期,面对累次失败的压力、乏味,也会有“怕出错”的心理障碍,产生“不自信”的心态。要为人才“搭好台子”,营造“开放包容、敢于试错、鼓励创新”的氛围,让广大人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再无后顾之忧,自淬心骨、直面困难,成就真正干事创业的人才。
要除“躁”气,磨砺人才躬身自省、镂心鉥肝的定力。时下,不乏人才身居要职即沉浸“文山会海”,享受“开大会、听报告”,既不“充电”专研学术,也不“自省”攻克工作瓶颈,摒弃了“微末”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作风。人才成熟期不能“昙花一现”,人才培育当持之以恒。要坚持人才在行业领域内深耕导向,既要戒骄戒躁、吾日三省吾身,鼓励人才保持一份永恒的宁静、清新和开朗,更要给予更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提升机会,在激情中不断成长,在从容中走向成熟,在淡定中取得成功。
要抚“怠”气,提振人才再攀高峰、再就辉煌的心力。在任用成熟期人才上,时有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象,让人才被动陷入“不自强、难自强”的“尴尬境地”,这种“人岗不配”导致人才难免心怀惰怠、惶惶度日。“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用才要用所长,根据人才各自兴趣特长,匹配对应岗位,通过“量体裁衣”,把人才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为其创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让人才“用得其所”、创造价值,实现个人成长与国之发展的双赢,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干事创业斗志昂扬,一茬接一茬地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委组织部 庞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