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千万工程”于2003年6月5日在浙江启动,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在全国推广。20年来,“千万工程”成就斐然,成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这一巨大工程的成功实施,来自于对现实的深度调查和准确把握。实践证明,每一项正确的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每一次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当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全党吹开,各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读懂如何扎实做好调查研究,下好选准“课题”、摸清“问题”、破局“解题”三步棋,推动调查研究工作提质增效。
深入基层,选准“课题”,切忌“浮皮潦草”,当兴“下马观花”之法。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开展调查研究的第一步是“选题”,题目选不好、选不准,调查研究必然要走弯路,取得的实效也会大打折扣。各级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中,要“谋定而后动”,提前“预习”,紧紧围绕政府的工作重点,用心揣摩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存在当下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善于从“小切口”入题,围绕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立足抓住并有效地解决关系部分与全局、关系当前与长远、关系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去选择调研“课题”,全力做好精准“选题”准备工作,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水平、提升决策服务实效。要善于抓“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工作关键环节,立足“紧跟形势、群众关心、急需解决”标准,聚焦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以及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的新矛盾、新问题。同时,在调研选题过程中也要防止因选题过多过泛,“乱花渐欲迷人眼”,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贪多嚼不烂”的问题。
深度交流,摸清“问题”,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当兴“解剖麻雀”之法。
想要深入调研,解决好问题,必须先了解清楚问题“是什么”,才能谋划好“怎么做”、决策好“做什么”的问题,从而找准、摸清干事创业的“牛鼻子”,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调查研究不是漫无目的地“走过场”,各级党员干部要真正“带题下沉”,把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发展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将问题解决在一线。要多一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较真”和“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的“拙劲”,少一些浮光掠影、投机取巧的“机灵”,开门见山,直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的本质,深入基层一线,到群众中去,多看房前屋后,多到田间地头,多听“急难愁盼”,获得最真实的“一手资料”,把调查研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深度总结,破局“解题”,切忌“光打雷不下雨”,当兴“一杆子插到底”之法。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的“含金量”体现在是否能解决问题,反观现实,有的调研“光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一“调”了之,“调”而不研,这不仅“劳民伤财”,浪费人力财力物力,更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让人民群众寒心。各级党员干部要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争做提高调查研究质量的“主力军”“践行者”,静下心来深度总结提炼调研“果实”,凝心聚力谋划破局解题“招数”,做到“身入”且“心至”。同时,要精心梳理、细心分析调研过程中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杜绝“绕着问题走”“躲开矛盾走”的现象,真正把调研发现的问题从头到尾彻底解决,尽快把“来之不易”的调研成果转化为一条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不让调研成果放在“抽屉”里、留在“纸面”上。(毛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