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井研王村镇:高标准农田筑基 “四好农村路”架桥 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井研王村镇:高标准农田筑基 “四好农村路”架桥 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2025-07-03 16:0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走进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王村镇,在广袤的沃野平畴间,一条条崭新平整的“四好农村路”如银色丝带蜿蜒穿梭,与连片成方的高标准农田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崭新图景。

近年来,王村镇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度融合。截至2024年底,王村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3万亩,高标准建改面积占比高达68.86%,成功实现从“粮田”到“良田”“粮仓”的华丽蝶变。与此同时,全镇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通车里程达936.34公里,其中农村公路766.82公里,等级公路比例、列养率及公路桥梁一二三类占比均达100%,真正让“四好农村路”成为连接田间地头、助力村民致富的坚实纽带。

王村镇集体村新建油砂路

聚焦产业升级,筑牢稳产保供“根基路”

在集体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现代化农田与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的现代农业发展画面。“道路修通后,大型收割机、无人机能直接开到田间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好几倍!”井研县五农幸福之家粮油种植家庭农场有关负责人难掩兴奋。

王村镇紧扣“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实施“交通+农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累计建成900余公里产业路,畅通了高标准农田、农产品加工区、冷链仓储点间的“毛细血管”。同时,投入1.8亿元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新建机耕道、灌溉渠系等配套工程,将零散耕地串联成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随着“交通+农业”深度融合,全镇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粮食亩均产量增长超30%,成功实现“小田变大田、低产变高产”的跨越。一条条畅通的农村公路,不仅连通了田间地头,更铺就了稳产保供的坚实道路。

王村镇集体村高标准农田

聚焦民生福祉,铺就便民惠民“幸福路”

“以前去田里干活,三轮车在坑洼路上颠簸,种子、化肥撒得到处都是,现在水泥路直通田埂,农机开进开出又快又稳!”集体村种粮大户乔幸福满脸喜悦。

“四好农村路”的延伸,不仅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彻底打通了农田生产的“最后一公里”。在五农村,村民们对此深有感触:“过去粮食丰收了,却愁运不出去。现在好了,货车能直接开到田边装粮,新鲜粮食很快就能运往市场,价格比以前高出不少。”

道路的蜕变,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产生活。近五年,王村镇累计投入2.9亿元,打通“断头路”217公里、拓宽瓶颈路165公里,新建及硬化生产道路382公里,农村客运实现村组全覆盖,真正实现了“出门水泥路,抬脚上车厢”的便捷出行愿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随着平坦道路延伸到家家户户。

王村镇集体村高标准农田

聚焦乡村振兴,激活强村富民“振兴路”

如今的王村镇,“四好农村路”与高标准农田相互支撑、协同发力。

2024年秋收时节,王村镇交出亮眼答卷。通过织密农村公路运输网络,与邮政、快递等物流企业深度合作,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实现高效配送,直接带动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驶入快车道,五农村依托道路资源,为种植业主提供道路维护、农机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每年集体收入增加20400元,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农村道路建设持续发力,王村大桥至马踏镇清河村段幸福美丽乡村路工程进展顺利。这条全长8公里、总投资500万元的道路,作为南部粮油环线交通走廊的关键纽带,自开工以来高效推进,目前桥梁工程、路基换填、平整及挡墙施工已全面完成。待建成后,6米宽的路面将配备完善的排水系统和路灯设施,进一步提升通行安全与运输效率,为乡村产业发展架起坚实桥梁。

“我们将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升级,推动高标准农田全域覆盖。”王村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王村力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供稿:王村镇政府 周田雨 李凤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