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大安区:让农业科技在蔬菜地里开花结果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1-16 22:57:55 编辑:廖俊霖 点击:
在以盛产蔬菜闻名全川的大安区团结镇,有一位40年如一日,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成功结合本乡本土实际,研究出杂交蔬菜——团结萝卜一号新品种,攻克生姜姜瘟病防治新技术,每年推广种植萝卜、生姜等蔬菜万亩(含复种,下同)以上,每年增加菜农纯收入6000至7000万元。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基层共产党员深入践行了农业科技“走深走实”的理念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诺言,曾荣获“四川省科协系统先进个人”光荣称号。他就是自贡大安区团结镇原农技站站长陈宇春。
站在蔬菜地里入党
1981年7月25日,从原自贡农校毕业的陈宇春到大安区团结镇报到,成为了一名农村乡镇的农技人员。从此他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功课,成功报考并先后完成四川农业大学高新技术与管理专科到本科的学习任务,还于1998年6月经过组织的培养,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入党那天,党组织特意在他扎根农村工作的生姜地里竖起一面党旗,他举起自己沾满泥土气息的右手,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此,他就发誓要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交给党和需要他的农民兄弟们,带领他们在团结镇这片土地上快马加鞭,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理念,让团结镇的菜农尽快富裕起来。
研究成功杂交萝卜种子
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发展经济建设的热浪风起云涌,团结镇党委结合毗邻城郊区,市民消费需求旺盛,当地农户有种植蔬菜的习惯,决定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带领群众勤劳致富。
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农技专家领航,党员示范户助推,种植大户积极参与的思想,努力发挥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团结白萝卜”为品牌的蔬菜种植、销售产业化新模式作用。但在种植前期,由于缺乏优良的蔬菜种子,市场推广受到制约。
镇党委把这一重任交给农业产业联合总支书记、镇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陈宇春组建团队去完成。陈宇春接受任务后,在市、区农技专家的技术支撑下,用当地最有名的土萝卜“青头沙缸”与“冬不老”杂交,成功地培育出闻名全川的“团结1号”杂交萝卜新品种,经过试验示范,新品种以其形体呈球形,好看、个大、色泽纯白、口感细嫩、回味微甜、化渣。含丰富的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味辛甘、性凉。成为川南市民十分喜欢的冬季蔬菜,深受自贡、成都、重庆市民的喜爱。
随后,陈宇春和他的团队在全镇进一步加大“团结1号”蔬菜在全镇的播种面积和引领作用,努力把萝卜作为菜农增收致富的“牛鼻子”。并指导菜农利用每年10、11月菜地的空档期,创新增种一季大白萝卜,提高菜地的复种指数,增收一季。
陈宇春首次选择共产党员、原申家村党支部书记杨可军带头种植3亩萝卜,产量达到每亩4吨,实现亩产值6000元,带动种植户1000余户,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
攻克蔬菜难题姜瘟病
随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团结镇生姜种植推广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团结镇种植的生姜个大,白嫩,上市早,播种面积在4000亩以上。
然而,陈宇春发现一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全镇生姜产业的发展,这就是如何有效地防治姜瘟病的问题。陈宇春找来自贡市植保站的专家请教,并结合长期的生产经验,选择几种防治姜瘟病的药物进行反复试验比对,最终确定出来选用硫酸合剂对土壤进行综合消杀,探索出了从生姜种子入窖池到储藏、出池到土壤、播种全链条无缝化的药物消杀。
最终,将生姜的姜瘟病有效地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为全镇生姜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市场开拓让菜农赚得盆满钵满
蔬菜生产过程是一个从播种、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的过程,面对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的增长和提高,销售不打开将造成蔬菜滞销,影响菜农的种植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打开销路,陈宇春协同农技人员,利用QQ群、微信群和四川农商网等平台和渠道,发布大量蔬菜供销图片和信息。同时积极协同工商、市场、公安等部门做好市场服务工作,培养当地的运销大户尤伟民、罗小林等,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并组织销售大户到成都茶店子、重庆盘溪市场。
经过不断地推销和产品良好的品质,团结镇的蔬菜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到了北京、上海、东南亚甚至出口到了日本东京,确保了每年近20万吨萝卜、生姜、莴笋等销路畅通,每年为菜农增加6000至7000万元的纯收入。而且持续实现增收20多年不间断,其中陈宇春和他的核心团队引领功不可没。
为此,他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表扬为全省科协系统先进个人。(李瑞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