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什邡市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打造成促进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工程”、造福各族群众的“阳光工程”,着力在“思项目、干实事、规范化”上下功夫,发挥民族资金的撬动作用,让各族群众就业有希望,发展有支撑,致富有渠道。
“思”字为先,科学规划项目。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尊重农民意愿的思路,遵循可持续发展、规模化效益、集约化发展的模式,通过外出学习、经验交流、实地调研的方式,积极谋划推进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子。立足域内大蒜种植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把“洛水大蒜”这个口碑树牢、品牌叫响,形成“金字招牌”,经过比对筛选、多方论证,确定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洛水镇打造大蒜产业发展和家灵村集体经济特色餐饮项目,以项目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就业、用项目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干”字为要,强力推进项目。什邡市民宗局联合市乡村振兴局、财政局等部门通过常态化督查、不定期抽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动项目建设提供各项保障措施。将项目实施与乡村振兴充分结合,秉承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的思想,确定“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村集体资金投入+群众参与建设分红”的方式聚力建项目,通过100万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撬动其它资金120余万元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600多户各族群众勤劳致富。
“规”字为标,有序管理项目。坚持对项目实施动态管理,确保项目能够精准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效益赋能乡村振兴。根据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和实际情况,什邡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制定完善监督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安全高效、及时使用。项目实施过程中,民宗部门坚持每半月检查资金项目建设进度以及资金拨付情况,每月对项目工作进行督查和通报,项目完成后及时参与检查验收,查找存在问题,认真进行整改,确保将项目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廉洁工程、民心工程。(吴正军 邱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