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双流区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
智慧农业
为乡村振兴装上“加速器”
双流冬草莓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今年9月,双流冬草莓秧苗已全部栽种完毕。眼下正是种植户对冬草莓维护管理的关键期,但是小编走进位于彭镇的欣悦草莓采摘基地,草莓大棚内并没有见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只见每排草莓陇有喷灌在自动浇水施肥。
“这是我们的肥水一体化滴灌系统,每排都有开关,既可以施肥也可以浇水。”欣悦草莓采摘基地工作人员姚红燕介绍,在草莓基地后方有一个农业物联网智能采集终端,只需要1个人操作,对基地100多亩的草莓进行肥水滴灌,精准到每一棵草莓苗上面。
欣悦草莓采摘基地实行智能化管理以来,草莓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由过去亩产1000斤提高到现在的2000~3000斤,去年产值实现了300万元。“今年,我们引进了越秀、雪兔、建德红等5个草莓新品种,这批冬草莓预估在12月陆续成熟上市。”姚红燕告诉小编,按照区农业农村局的要求,上市的草莓全部进行农残留检测,检测合格后打印农产品合格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除了双流冬草莓,蓝莓种植也实现了肥水一体化微滴灌。
在逸田生态园的大棚内,一排排蓝莓盆栽整齐摆放,一条条细细的黑色滴水管绕在盆栽周围,生产主管高杨在手机上打开肥水一体化微滴灌系统,轻轻一点,蓝莓盆栽内的滴箭头开始运行。高杨取出1个滴箭头向记者展示说,滴水施肥的时间和数量都可以在手机上控制。同时,大棚内还安装了气象监测站,实时监测光照、温度、湿度,通过这些数据信息来精细化管理蓝莓,让蓝莓得到更好地生长。
与传统农业种植相比,智慧农业弥补了农业产业发展中很多不足的问题。高杨说,传统农业的亩产仅有500斤,智慧农业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人工成本节约70%。去年,基地的种苗生产和技术服务、蓝莓盆景销售,达到了产值700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农民、种植业主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大家对未来农业发展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今年,我们有信心突破1000万元。”高杨告诉小编,去年逸田生态园被评为“2021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示范引领双流种植业主利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方式,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进行种植生产,以绿色标准生产体系引领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模式。
数字农业
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双流区已建成益农信息社53家,建成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基地3个,构建了区、镇(街道)、村(社区)、基地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2009年,双流区率先建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将全区118个村(社区)的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经济组织等纳入系统管理,实现对“三资”业务平台的数据查询、统计、汇总、在线监管。2020年,双流区给集体资产发数字身份证,成为20个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之一。
“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永安镇加快构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围绕“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商务”“互联网+服务”三大板块展开,实现对涉农数据的统一发布、统一应用,实现过程监管、闭环可控,建成一个集信息综合展示、行业场景应用、条线业务监管、数据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时监测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情况;建设数字乡村标准治理体系,加快乡村“智”理进步、农业智慧发展,为实现乡村精准化自治提供数字化引擎。在位于黄水镇的成都双流空港创意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乡村基础设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励支持园区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农业生产“云服务”;加强服务供需智能对接、服务质量远程监管,提高种质资源、农资供给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形成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协作的服务格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同时,在黄龙溪镇、彭镇等实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休闲农业精品,推介乡村休闲游品牌,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
下一步,双流区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双流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