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牛区:以“预服务”推进“金小二”暖民惠企行动破题改革“最先一公里”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5-09 17:22:57 编辑:周维 点击:
今年,成都市金牛区以“靠前服务”改革为切入点,立足“用户思维”、站稳“群众视角”,持续树立“主动谋划、提前介入、靠前服务”理念,提出“预服务”模式,不断向前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打通改革“最先一公里”,突破政务服务“瓶颈”,当好暖民惠企“金小二”,为群众送温暖、送真情,助力企业再提档、再升级,持续擦亮“金帮办”“金(精)准办”等金字服务招牌,提高便民利企服务水平,为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再加码。5月7日,金牛区传出消息,截至4月底,全区新增市场主体27058户,同比增长8.9%,居全市第一。
金牌帮办建强“预服务”专班
在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身着统一橙红色背心的“金帮办”服务专员不停来回穿梭,精准对接市民需求。金牛区构筑起三级导帮代办服务体系,即服务团队专业化、服务模式标准化、运行机制一体化,建强“预服务”专班。

在服务团队专业化方面,金牛区设置“金帮办”服务专区,选取业务骨干作为“金帮办”服务专员,从名称核准到证照打印,全流程“手把手”指导,实现群众“来大厅,未办业务就先知流程;不出门,线上沟通就办得成事”,变“群众自己办”为“政府帮导办”。
在服务模式标准化方面,出台《金牛区拓展“金帮办”政务服务实施方案》,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实现服务标准统一、窗口标识统一、着装标准统一,帮办导办服务规范高效,为市场主体提供零障碍、零费用的“双零”服务。
在运行机制一体化方面,建立区级、功能区、街道三维联动服务模式,针对重点项目及企业个性化需求,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包”;围绕重点产业链、重大企业、重要项目,专门设立“三重”服务室,实行首席服务制,以主动靠前、靶向服务,做到“一企一策、一事一包”的“一对一”帮代办服务,深入拓展“企业服务”圈,以“靠前服务”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2022年1-4月,“金帮办”累计服务重大项目企业千余家,指导申请人办理业务逾万(人)次,获得企业群众锦旗、感谢信十余次。
靠前服务开拓“预服务”路径
年初,成都麦迪格眼科医院计划布局金牛,前期选址后已与业主达成初步租房意向。金牛区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市卫健委专家赴选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发现该地并不符合建设医院的选址需求,立即提醒投资方慎重选址。“经过我们慎重考虑,决定按照审批局的建议,紧急叫停原有计划,重新选址,避免了近两千万元的装修损失!”该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月份另选地址后,相关工作人员全程靠前服务,现已找到合理地点并启动装修工程。

紧扣重点领域和审前关键环节,金牛区靠前服务,开拓“预服务”路径,在创新“云现勘”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首提“云预勘”,通过智慧手段、信息技术,开启“智慧勘”,即围绕现勘地址采样升级智慧政务地图分析功能,通过大数据应用、VR720度全景勘查进行智能对比、一键预览,提前预判分析选址位置是否符合审批条件,避免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因选址错误导致投资损失,将“靠前服务”做到极致。
“我们还编印了《企业服务一本通》,涵盖惠企政策、利企服务机制、便企服务清单等,及时更新政务服务资讯,提前‘想企业所想’。”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将新设企业信息和所属街道服务专员信息进行双向主动推送,面对面对接企业需求,实现“吹哨报到”;创新“无感审批”体验,对全区许可延续事项进行全盘排查、逐一梳理,形成26个许可延续事项提示清单,对即将到期的许可证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提示,避免因证件过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截至目前,已为百余家企业和项目业主主动办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食品经营、医疗机构执业等许可延续。
围绕群众办理高频事项,金牛区提前谋划安排,通过“智能问答”、短信发送、电话通知、上门办理、跨域通办等方式实现“靠前服务”。建设线上AI+智能问答功能咨询库,收录千余条高频咨询信息,通过“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智能识别群众需求,7×24小时支持多路并发问答服务,为群众办事“导航”;对办件量大、覆盖面广的简易事项,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如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2021年共发送提示认证短信7.08万条,为251名高龄、病弱或行动不便的养老待遇领取人员提供“上门认”,通过“川渝通办”为928名重庆籍养老待遇领取人员提供“就地认”。对未报到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短信呼叫服务,成功提醒260名应届毕业生完成报到接收手续;疫情原因导致群众无法赴省外办理户口迁移,部门主动介入、讲解导办,每天为数名群众解决跨省办理难题。
审管联动强化“预服务”保障
如何确保“预服务”取得实效?金牛区强化审管联动,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以信息共享构建业务协同机制,支撑“预服务”;以多措并举开展普法倡法活动,增值“预服务”;以部门联动实施联合惩戒,兜底“预服务”。
运用线上线下“双轨”互动渠道,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定期抄送审批、监管信息,实现双向信息反馈,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娱乐经营许可等,审批部门依据行业主管部门日常监管信息提供许可延续“无感审批”,探索破解“同址不能办新证”难题;不断健全“专项会商、联合会审”服务模式,对涉及安全、公共利益、产业布局等重大审批事项,实行共同评审,联合现勘,推动构建高效协同联动模式。

率先实现社区法律服务之家全覆盖,社区公益律师100%覆盖,为企业群众提供法律公益咨询“就近服务”;定期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常态化法治体检;“一对一”发放守法信用承诺书等,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依法经营意识,将普法宣传融入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全过程。
针对“云现勘”“无感审批”等“预服务”创新举措,审批部门联合监管部门实行“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线索,确保监管部门及时介入查处,同时对涉嫌虚假登记的当事人设置业务办理受限信息,实施联合惩戒,让守信企业不断体验升级“预服务”,让失信企业处处受限。(王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