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三大能力!2022,成都科技创新这样干!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4-12 13:06:09 编辑:付仁录 点击:
2022年是成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进位赶超、不断提升位势和能级的重要时期。如何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成都已“谋划在前”——
今年,成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一手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手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赋能发展三大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已蓄势待发——
创新关键词:创新策源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引擎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
在兴隆湖畔东北角,有一条名为群贤街的街道。群贤南街100号,正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办公新址。去年底,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目前,中科院成都分院机关、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和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已经完成在成都科学城的正式入驻。
“新园区投入使用将起到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中科院成都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王嘉图表示,以成都分院为龙头,能够聚集相关研究团队和企业,聚集一批科技创新力量。作为科研“国家队”,成都分院系统研究单位涉及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等多个领域,可以辐射周边创新型企业,向入驻相关企业开放研究成果,形成他们的研究支撑。
不仅于此。在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附近,既有清华、北大、北航等高校“朋友圈”,也有独角兽岛及一批明星科技企业,产生创新“乘数”效应,更多“路线图”正变为“实景图”……
新的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打通基础研究创新源头,激活城市“源”动力?成都已“胸有谋划”,今年,成都将——
进一步优化创新发展总体布局。印发实施《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制定出台西部(成都)科学城总体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和专项支持政策,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提升发展科技产业园区。完善城市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揭牌运行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创新天府实验室运行管理体制机制,高质量运行天府实验室。推动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加快布局基础科研平台。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发展产学研创新联合体。
创新关键词:成果转化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为建圈强链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
2022开年以来,成都在医药健康领域动作频频。3月23日,再次传来好消息——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举行,标志着四川省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落地成都。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也是医药健康领域唯一获批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预期未来3-5年,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将在细胞治疗、肿瘤靶向新药和疫苗研发、医学3D打印和人工智能等重点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面向行业领域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汇聚产学研合作单位600家以上,取得重要自主知识产权1000项以上,带动精准医学产业产值规模超1000亿元。
关键技术平台建设不仅是诞生原创技术的“摇篮”,也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一个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也将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建圈强链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建圈强链中发挥重要作用。向创新要动力,为产业发展持续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今年,成都将——
支撑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围绕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建立完善高企培育库,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发布“三张清单+一张地图”,推动市区(市)县联合开展精准招才、靶向引智,突出补链强链引聚创新资源。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高校院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开展“校企双进”系列活动,深化校院企地协同创新。聚焦重点产业打造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行业类中试研发平台,建设中试熟化服务平台。
创新关键词:创新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释放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不久前,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成都市科技创新战线再创佳绩,在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270个项目及人选中,成都主持及参与的共有230个项目及人选,获奖数量占四川省总获奖数量的85.19%。其中,一等奖获奖比例达到97.5%!
科技奖励是一面旗帜,展示的是一批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营造的是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创新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主体创新投入增加、高校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60%以上获奖项目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完成,涉及医疗卫生、新材料、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人才作为第一资源,5位成都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首次设立的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这是科技创新成果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对杰出青年科技人员激励的生动“缩影”。当下,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今年,成都将——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深化实施科技评价改革。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加快聚集科技创新人才。壮大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引聚国际科技人才,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推进成都与重庆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进科技人才共引共培共用,深化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合作。打造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提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水平。(温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