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架线 山间竖塔 “能源大动脉”翻越大凉山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2-08-08 09:08:50编辑:陈婷婷

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川1标段建设现场,施工人员在张力场进行架线施工作业。卢忠东摄
8月5日一早,凉山州昭觉县海拔2600米的山上云雾缭绕,一场海拔高低落差达900米的云端“竞速”架线即将展开。
这里是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四川段施工现场。作为“西电东送”重点工程,这条“能源大动脉”起于凉山州布拖县白鹤滩二期换流站,止于浙江省杭州市浙北换流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5省市,跨越长江、岷江、汉江,翻越大凉山、七跃山,线路全长2140公里。其中,全长393公里的四川段正在全力拼进度,奋战8月底全线贯通目标。
云端“竞速”架线
“前期勘察跑遍了这里的大小山头,终于找到一块稍微平整的地。”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川1标段项目经理王培指着前方被雾气笼罩的一处平地说,“我们抢着不下雨的间隙时间,搭建张力场和牵引场。前后花了7天、修了1.2公里的路,光是进场钢板都铺了600多张。”
此次架线区段为35号铁塔至43号铁塔。海拔高低落差大,输电导线重以吨计,把几吨重的导线架到几十米甚至百米高的铁塔上,绝非易事。
张力场内,23名施工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导线展放准备工作。随着6个直径2.8米的导线盘在场地中央立稳,施工人员按照方案开始布线。
“大家先吃饭,一会儿雾散了我们抓紧时间放线。”准备工序完成,王培看看时间,招呼施工人员先吃午饭。
大凉山地区的天气变化快,正午时分,不远处的35号铁塔逐渐显出轮廓。
“各塔位注意,张牵机准备好,注意观察走板过滑槽情况,开始放线。”
作业班组长用对讲机发出作业指令,伴随着机械的隆隆声,3个走板开始相继沿着既定方向朝滑槽移动。
下午2时,第一个走板顺利通过滑槽,带动2根导线升空。随后,第2个、第3个走板也相继通过滑槽,向下方的铁塔移动,6根导线成功出线,伴着稀薄的雾气,仿佛穿越云间展开了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走”比赛。
随着导线安全抵达预定目标位,施工人员又马不停蹄地进行导线紧线、附件安装。
王培介绍,电网的“穿针引线”就是“细绳带粗绳”,在铁塔之间,通过尼龙绳、钢丝绳等各种材质的引导绳进行层层牵引,通过1个走板牵引2根导线,完成输电导线展放。由于本次放线段塔位高差起伏大,冰区变化大,整个导线展放过程需精确计量和熟练配合。同时,项目部采用智能集控系统,施工作业时,单人最多可同时操作4台牵张设备,实现1人控制6根导线的同步展放,大幅减少操作时差;通过远程集控,消除了操作人员驻守设备时存在的机械安全隐患,降低了施工劳动风险和作业人员强度。
投入“重兵”竖塔
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川1标段448基铁塔的竖塔作业已于7月底全部完成。川1标段线路全部位于凉山州,沿线最高海拔3500米,其中跨越林区长度占工程区段约47%,重冰区长度约占63%,施工条件艰苦。从2月25日开始竖塔,到7月25日完工,448基铁塔的竖立工期仅5个月。
工期紧,竖塔工作还不断面临突发情况。王培介绍,3月至4月,因凉山州森林防火需要,竖塔施工暂停20天;6月雨季,雨天比往年多了一倍,整个6月只有3天没下雨,雨天没法施工。这意味着,本就紧张的工期更紧张了。而8月底全线贯通的奋战目标不能变,只能想办法抢工期拼进度。
“我们投入‘重兵’增加工效。”王培说,一方面增加人工投入,原本35个班组700人,增加到54个班组超过1000人;另一方面增加机械化占比,机械化工效是人工的2倍多,采用人工竖塔需15—20天时间,而用机械则只需7天时间。“机械主要是指吊车,我们还优化了吊车组塔的工序。”施工人员根据地形情况提前谋划,提前修便道,便于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基坑。
全力穿越“无人区”
尽管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完成竖塔作业,架线作业也在顺利进行中,但距全线贯通还有一道坎要过。当前,工程四川段施工在凉山州昭觉县和雷波县同时进行。其中,在雷波县进行的是最后的无人区段架线施工。
“无人区段长7000米,最高塔与最低塔高差达1070米。”王培说,施工难度主要有三个:一是架线控制难度大,由于高差大,架线没法选择直线,15基铁塔中有13基是转角塔,架线最多需转角40多度,对操作控制精细度要求高。二是作业场地布设难度大,需穿越的无人区均是峡谷密林,几乎找不出一块较大的平整地来布设设备,“特高压架线需要的设备很多,我们只能依照山势采取立体式布设法,分上中下三层,找出相对平整的地方布设设备。”三是无人区对设备材料搬运挑战也很大,施工人员架设了索道运送设备,并建造4个临时住宿点,供工人们食宿。
按照进度,这段无人区架线成功,就标志着白鹤滩—浙江特高压工程四川段全线贯通。预计今年底,这条“能源大动脉”将带电投运,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电能,将源源不断输送至华东地区。(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