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高铁列车从成都东站出发开往重庆。图据新华社
编者按
城市的发展,要在全局的坐标中寻找方位。
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牢记“省之大计”,成都自觉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中央和省委的大力支持下,事关成都发展的众多重大事项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起势见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获批……
今起,本报将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4个方面推出报道,展现成都在新思想新理念指引下,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上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召开。聚焦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蓝图,成都拿出“任务书”和“路线图”,确定未来五年示范区建设的“行动路径”。
从理念到蓝图,再到“路线图”,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央和省委的重视和支持。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更好地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做强极核
成渝两地更近了
今年2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印发《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160个标志性重大项目被纳入名单,总投资超2万亿元,当年度计划投资1835亿元。
众多的项目和数据背后,是成渝两地互相“靠近”的一个缩影。
坚定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成都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4张清单。加快推进两地互联互通,成都国际铁路港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万州港开展多式联运合作,双城便捷生活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两地人才跨区域流动业务异地通办……
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省委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明确部署,成都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中寻找发展先机、勇担历史使命。
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获批后,成都赓即启动了相关行动方案的编制,从方案赋予成都“两新”使命、“三高”目标、“三示范”定位和“四着力”任务入手,将发展蓝图转化为任务书和路线图。
今年3月,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19.2亿元,比上年增长8.5%,经济增速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做优主干
同城化距离缩短了
沿着建设中的S3一路走向资阳,林立的塔吊、不断双向延伸的轨道桥梁……同城化的距离正快速“缩短”。
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今年3月印发的《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区域位置及面积、试点目标、功能布局和重点任务。
省委对成都发展寄予厚望,希望成都勇挑重担、自我加压,舞好全省发展的“龙头”、当好全省主干。
S3线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按下了“加速键”。在这之前,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天府大道北延线(三环至新水碾段)等建成通车。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加快打造,市场主体和市民获得感持续提升,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全面推进……推进同城化、壮大都市圈各项工作正全面起势、“多点开花”。
上月,《成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发布。从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来看,成都充分发挥主干作用,各项指标得分遥遥领先。
面向未来,成都都市圈正加快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全力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和全省发展“主干”功能。
做好实事
市民幸福感增强了
在这座超大城市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的道路上,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被放在更高的位置,示范区建设成果正在逐渐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现实体验——
从操心到放心,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就学上感到踏实。截至目前,今年成都已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6所,新增学位8.8万个。推动民生服务更精准、服务内容更丰富、保障渠道更多元——一系列惠民项目和举措,正于点点滴滴间带给市民持续的暖意。
这座城市,越来越频密地与雪山“相逢”,五年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49天增至299天;1200台新电梯装进成都老小区;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体验到近在楼下的幸福……
民生可感,幸福可盼。以人为本的民生逻辑格外鲜明,也让这座城市收获各种荣誉:成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4次蝉联“长安杯”;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称号,“幸福城市”已成为成都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未来,“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特质将更加鲜明。(记者 王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