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游出“金色传说” 攀枝花市西区乡村振兴有亮招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1-07 15:27:36 编辑:李凤 点击:
“这个荷包鲤鱼真的很漂亮,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因为鳞片金灿灿的,看着很富贵,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都开玩笑喊它‘金色传说’。”新年伊始,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大水井村九组的村集体经济种养殖基地热闹非凡。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孟钦正在张罗着为购买观赏鱼的游客选鱼。
宽敞的大棚之下,是被平整后的山地,三十个深蓝色的圆形养殖桶有序排列,红色、黄色、黑色的游鱼正在桶中雀跃。形态优美的观赏锦鲤受到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而品类丰富品质上乘的食用鱼,正在装车送往村集体经济入股的大水井自养鱼餐饮店。 
“现在这里养的鱼有罗非鱼、鲶鱼、鲤鱼、三角峰等多个品种。养鱼的水,大有来头。清澈的江水引自金沙江,富含营养的金沙江水比山泉水温度更低,更利于养殖出优质食用鱼。”正在捕捞三角峰的蒋师傅指着网兜里鱼渗出的粘液介绍道,“像三角峰这种无鳞鱼,越优质粘液越多越鲜美。”
大水井村的陆基流水养鱼系统是在临近金沙江的陆地上,安装大容量养殖桶,用管道将水源引入陆地上进行养鱼。完成养殖后的水经过处理由提灌站输送到该村九组的蓄水池,灌溉九组及十组的200余亩蔬菜地。在山地上养鱼,这个咋一听有些不可思议的设想如何在西区变为现实,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陆基流水养鱼 让大水井特产重上餐桌
“菜篮子工程”是西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水产品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作为脂肪和蛋白供应源的鱼类水产品,则显得尤其重要。西区辖区内山地种养殖条件较差,受环境影响,不利于大规模农业渔类项目发展,乡村振兴工作一直面临较大困难。2019年,西区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基地,许孟钦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大水井村村民们致富的一个机会。
鱼是川菜中最重要的食材之一,而四川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特别是攀枝花市养殖水面有限,长期靠调购水产品补给供应市场。“今天中午吃啥子?罗呀罗呀罗非鱼!”这句方言顺口溜道出只有老西区人才会知道的秘密美食——大水井罗非鱼。背靠大黑山,紧邻金沙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大水井村其实是发展水产养殖的绝佳之地。有没有可能,重新引入优质的水源,让大水井的鱼,作为西区美食再被端上餐桌,为村民们带来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呢?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养鱼的场地。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出台,各地水库、湖泊、江河等自然水域的网箱养鱼、肥水养鱼等被禁止,开展环保型、高产量、集约化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模式探索显得尤为重要。陆基流水养鱼系统具有易建设、投资小的优点。大水井村集体经济正适合这种模式。许孟钦动了想去考察的心思。
武汉有家公司,专业开发智能化设施养鱼、环保型产业化养鱼系统,是国内知名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支撑力量。待到联系上公司相关负责人,已是2020年初。彼时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许孟钦的考察,只能一缓再缓,最后,变成了“网络考察”。
“大水井村以后会在陆地上养鱼!”在村民们的翘首期盼下,几经波折,合作终于敲定。2022年1月1日,擘画蓝图,接续奋斗,用好山水特色资源,把西区建设成“山水灵秀新城”背景下,一个新奇又生态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西区大水井村鱼花共养生态循环集约化养鱼示范基地,正式对外营业。
渔花循环 鱼花共生
“与自然水域中进行养殖不同,这个项目采用‘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循环养殖技术’的养鱼模式,具有高密度、高产量、无污染等特点。”据介绍,大水井村养殖还采用圆形内循环高效养鱼系统。这个系统对鱼类粪便的收集去除率可达90%以上,其尾水净化系统将收集的养殖污水通过沉淀和生化过滤以后,也可用于花卉和蔬菜种植充分使用。
“别看这些现在还是小苗木,以后也能像河门口公园的三角梅一样开出漂亮的花。”梁大嫂也是大水井村的村民,栽种、裹枝,打理起苗圃里的花木,她得心应手。三角梅、凤凰树、炮仗花、清香木等七八种花木苗,就在距离养殖槽几米外整齐地培植着。养殖尾水经硝化处理以后,输送到苗圃培养系统内,为花木苗生长提供有机肥料,从而实现“养鱼零排放,种花不施肥,渔花循环,鱼花共生”的生态循环目标。
西区大水井村低碳高效的“生态内循环养鱼”模式,有利于节能减排,安全养殖,资源循环再利用,实现退渔还湖,为攀枝花市乃至四川省打造“生态循环”渔业奠定基础。同时,这个项目的养殖模式对今后在攀枝花市及周边的示范推广和促进攀枝花市渔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西区将继续走园区农业、智慧农业的道路,加速推进西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山里游出的金色大鲤鱼,是大水井村村民们新一年致富的希望,也将是西区乡村振兴跃过“龙门”的明天。(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