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充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特别报道|七大举措 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南充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2-30 15:13:51 编辑:杨仁昌 点击:
12月28日至29日,中共南充市委七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全会提出,把“六个区域中心”和优质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作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建设现代化南充的重点举措。
如何将擘画的蓝图变为现实,有关媒体走访了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  
重点举措一:突出区域制造中心建设
●深入实施本土企业“上市发展”、龙头企业“贡嘎培优”、骨干企业“提质壮干”、小微企业“扶幼育苗”等计划
●加大制造业项目招引力度
●全面提升招商承载能力
市委全会将“突出区域制造中心建设”,放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建设现代化南充的重点举措”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市委产业兴市、制造强市的坚定决心。
2023年,南充加快推进区域制造中心建设的关键一年。市经信局局长刘平表示,将全面落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制造强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全力推动区域制造中心建设率先突破、成势见效。
刘平表示,将全力推动企业大提质。坚持梯次培育,动态更新市级“贡嘎培优”企业名录库,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创新赋能,加快智慧南充(一期)建设,鼓励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个性化创新、绿色化再造,全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全力推动项目大攻坚。持续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广辟招商渠道、实行精准招商。坚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六未”项目早日变现。抢抓有利时机,积极谋划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盘子”。
全力推动园区大转型。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着力推进园区错位、特色、竞相发展。对标国内一流园区,加快推进南充经开区、南充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园区,组织有条件的园区争创国家级、省级园区牌子,持续提升园区品质。采取“腾笼换鸟”等方式,持续开展“亩均论英雄”用地评价,不断提升园区土地使用效率。    
重点举措二:巩固区域金融中心优势
●强化金融核心集聚区功能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加速金融服务创新
“全会提出的强化金融核心集聚区功能、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速金融服务创新等内容,站高谋远、科学务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金融工作的遵循。”市金融工作局局长任萍表示,近年来,南充金融业体量稳居全省前列,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大跨步发展,实现了经济金融互促共荣。
任萍说,将进一步巩固区域金融中心优势,以打造区域金融“三大功能区”(核心集聚区、创新示范区、合作样板区)为导向,以开展金融业发展“六大行动”(核心集聚区金融承载力提升行动、金融改革创新行动、金融合作示范行动、多层次金融市场培育行动、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行动、金融风险防控聚力行动)为抓手,全力构建“一核两翼、连片发展”(一核:全力打造高坪核心集聚区,两翼:支持顺庆、嘉陵发展特色金融,连片发展:其他各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新格局,打造辐射川东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金融中心,建成与西部金融中心功能互补的次级中心。
重点举措三:加快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建设
●构建高效运输通道
●发展现代智慧物流
●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
“全会提出构建高效运输通道、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等,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刘晓梅表示,南充“铁公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成熟,形成了南充至全国主要经济区“3小时交通圈”、南充至成渝“90分钟交通圈”和“市内1小时交通圈”。
刘晓梅说,将抢抓交通强国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对南充交通规划布局进行再梳理;围绕市委安排部署,以推动交通网络畅联为重点,与周边城市连体打造综合性交通枢纽集群。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港口、双机场、四铁路、十六高速”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成达万高铁、汉巴南铁路、阆营高速、阆中机场、嘉陵江高等级航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集疏运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大力推进水运港、航空港、公路港建设,搭建“铁公水空”快速转换平台及信息共享智慧交通综合平台,打造“一主(南充主城)两次(南部、营山)”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综合运输协同联动能力,加快多式联运发展,为物流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环境。          
重点举措四:打造区域教育体育中心特色
●做实做强南充大学城
●做精做优职业教育城
●做响做亮基础教育名城
●做大做活干部培训基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会提出,要做实做强南充大学城,推进川北医学院搬迁和西华师范大学临江校区、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等建设;做精做优职业教育城,加快南充临江新区现代职教城项目建设;做响做亮基础教育名城,大力培育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做大做活干部培训基地,打造集党员干部宗旨教育、纪检干部廉洁教育、公安干警思政教育、民盟盟员溯源教育、政德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全国知名干训基地。
加快建设区域教育体育中心,打造高等教育龙头,构筑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基础教育名城,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爱华看来,南充教体事业发展资源优势明显,她对此很有信心。
“南充教育体系完备,辐射周边3700万人口,高校规模、人才培养、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在全省位居前列。在体育方面,不仅建成了各类体育场馆、健身中心26个,还打造了升钟湖国际钓鱼节、嘉陵江马拉松、嘉陵江龙舟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赵爱华说,打造区域教育体育中心特色,下一步将从不断加强党对教体工作全面领导、打造风清气正教师队伍、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深化教体领域综合改革、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五个方面着手,推动南充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举措五: 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能级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品牌
●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加快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如何提升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能级?市委全会给出了答案: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品牌、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凝聚着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要加快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中心,锻造优质医卫金字招牌,放大医卫资源辐射效应,促进医卫产业融合发展,还需要着力锻长板、补短板、筑底板。”市卫健委主任朱胜国认为,一方面壮大城市医疗集团,重点塑造医卫品牌的影响力。支持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省医学中心,依托市中心医院创建省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北京安贞医院四川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充合作中心建设;一方面,要持续提升医卫资源的聚集力,加快市中医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女儿童中心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老年、口腔、康复等特色专科医院建设,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统筹推进县域医卫次中心建设,扎牢基层卫生网底,全面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加快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朱胜国认为,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把信息化和大数据作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既能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又能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带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整体实力。          
重点举措六:扩大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影响
●大力引进龙头企业
●全面提升文旅品质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扩容升级文旅消费
南充历史厚重、文化灿烂,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生态文化和春节文化。多彩的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全域旅游异彩纷呈。市委全会指出:要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文旅品质,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扩容升级文旅消费,努力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在11月举办的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南充文旅迎来向世界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为南充文旅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举办各类大型文旅活动,进一步扩大南充文旅知名度、影响力、吸引力,只是一个方面。”市文广旅局局长赵秀清说,引进龙头企业,高效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创作一流文艺精品、打造一流展演基地、培育一流专业院团,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赵秀清认为,要推动印象嘉陵江旅游度假区、顺庆华侨城丝路传奇、阆中水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文旅品质,进一步优化南充市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开发丝绸、木偶、竹编、皮影等文创产品,塑造消费新品牌、拓展消费新场景、提振消费新活力,加快建设文旅消费新中心,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重点举措七: 形成优质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建设合力
●以优质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建设为突破口
●大力招引进出口贸易龙头企业
●有效拓展农产品进口市场
●打造农产品进出口集散平台
●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
建设优质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南充行动,也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市委全会提出,要以优质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促进改革、促进形成外贸生态圈。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鹏表示,将持续推动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晚熟柑橘、木本油料、蔬菜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南充市地理标志农产品、道地中药材产品等物种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南充丝绸、西充二荆条辣椒、阆中川明参等特色产业;持续推动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的原则,统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推动出口农产品供应链不断完善,加快打造区域农产品交易信息线上平台,立足农产品高效集聚需求,充分发挥好充食运营公司统筹中转作用,依托中欧班列首发城市优势,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国内外物流网络高效衔接;持续推动出口农产品企业培育壮大,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效应,形成规模效益,促进外向型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帮助指导农产品企业开展出口基地备案,持续完善企业进出口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出口农产品品牌国际化,加快实施出口农产品品牌战略,持续做响有机品牌,努力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冯方雄 罗虹 李然 全星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