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至”之名 悟劳动之美|南充高中开展“三师联讲”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融合教育活动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2-22 07:48:29 编辑:杨仁昌 点击:

近日,南充高中嘉陵校区组织学生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三师联讲”活动,探索实施“跟着节气去劳动”新型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学习与劳动实践进行创新融合。

学工处副主任林涛首先介绍了此次“三师联讲”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融合教育活动选择“冬至”时节,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出力流汗中了解冬至节气饮食风俗,传承手工劳动技能,直观感受节气之美,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与结晶,2016年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气文化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素材。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不仅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最古老的节气,也曾经是重要的节日,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有三层含义:阴极之至,阴气最盛的时候;阳气始至,阳气萌生的时候;日行南至,阳光直射点最南的时候。从前,进入冬至,人们开始数九,一天天数着日子,可见是最难熬的日子。冬天也可能是最能打磨人们心性的季节。在农耕社会,春播、夏管、秋收,繁忙劳碌,人们往往无暇品味时光。只有冬季,是一段长而闲的时光,在寂寞的自处中,人们才有着一份气定神闲的状态。画九、数九,其实是冬日里情趣盎然的休闲生活......地理老师邓裕花讲解了与“冬至”有关的地理现象与知识,让学生领悟到传统节日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

语文老师刘小龙讲解了与“冬至”有关的传统习俗及诗词歌赋,让学生对“冬至”节气传统文化和习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劳技老师许敏详细讲解了“冬至”可开展的相关劳动及其意义,学生在劳技老师指导下动手参与开展除草、松土、施肥、采摘、包饺子等具体劳动。

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动手劳动实践,采摘智慧农业实践基地和农田里的新鲜蔬菜——豌豆尖、萝卜、青菜、芹菜、香菜、葱等,再去食堂用这些刚采摘的新鲜蔬菜包饺子。

冬至前后,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学生在农田里除草、松土、施肥等,为开春后的农事活动做好准备。

食堂师傅指导学生亲手参与和面、做馅、包饺子、煮饺子、整理厨房等日常生活劳动,学生体验了劳动的丰收与喜悦。

活动最后,南充高中党委委员、副校长冉光国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讲话。冉光国指出,此次活动特邀请语文老师、地理老师、劳技老师同堂授课,目的是让学生既对“冬至”节气传统文化和习俗进一步了解,又领悟到传统节日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铸造学生的劳动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标,进一步丰富完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体系,探索新时代“劳动与实践”活动的新模式和新特色。冉光国勉励全体学生:要爱劳动,要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未来;要懂劳动,学生应懂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知劳动之法,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要会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会各类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此次“三师联讲”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融合教育活动以“冬至”为载体,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劳动意识,是新时代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有效途径。南充高中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未来,南充高中将继续探索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共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多维发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崭新模式。(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