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陪诊师:让“孤独就诊”者不再孤独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8-11 06:27:51 编辑:杨仁昌 点击:

“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是几级孤独?”网上曾流传着一个“孤独等级表”,其中,“一个人去医院看病、做手术”是网友眼中最高级的孤独。在生活中,这并不只是“玩笑”。儿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独自打拼的“单身贵族”、医院大如迷宫、看病流程复杂……生病后却不得不面对这份“孤独”及这些“孤独”以外的难题……应运而生的“陪诊师”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他们的存在是否能缓解“孤独就诊者”看病难问题?

职业陪诊师:让“孤独就诊”者不再孤独

最陌生的“亲人”

“我觉得陪诊师是一份有温度的职业。”

做陪诊师两个多月以来,邓龙已经总结出一些规律,比如接到最多的单是“子女给父母下的单”,“下单的是年轻人,看病的却是老年人,老年人自然而然成为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

8月9日,是陪诊师邓龙到医院“报到”的日子,早上7时30分,他就在南充市中心医院门口等待72岁的陈大爷。这之前,他已经陪陈大爷做过一次抽血检查。

“陈爷爷,最近病情怎么样,膝盖还痛吗?”“好多了,谢谢关心。”陈大爷到来后,因为是“熟客”,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陈大爷是城市里典型的“空巢老人”,家里三个儿子都在外工作,只有自己和老伴一起生活。“我的三个儿子都乖,就是隔得远,回来不方便……”说起三个儿子,陈大爷脸上满是笑容,但自己的生活却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空荡”。

“我就是痛风,尿酸高,膝盖有时痛得很!在我们县城看病,总是看不好,才决定来市里看。”陈大爷说,之前在县城医院看了几次,一直没解决到“主要问题”,这才下决心到市里看病。“儿子们因为工作原因,没办法回来陪同看病。老伴年龄也不小了,走动也不方便。”最终,老两口商量后决定,陈大爷独自一人前往南充看病。

“其实我也担心,年纪大了,耳朵听不见,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不会挂号,医院就像迷宫一样,但又确实没办法。”陈大爷说,当时全家人也商量过要不要寻求朋友亲戚帮忙,最后还是觉得打扰,就放弃了。

谁来陪老人看病?“我跟他说我自己能行,但他放心不下我,怕我一个人不安全。”陈大爷说。于是,陈大爷的儿子通过抖音,联系到了邓龙创办的“澄心陪诊”。

“一般客户都是通过抖音、微信小程序找到我们下单的。”这两个月,邓龙都会按照与陈大爷儿子的约定,准时出现在市中心医院,扶老人、帮忙打车、入院扫码登记、陪伴查血看报告,甚至在陈大爷空腹查血后,快速递上一颗“士力架”补充能量。如果不是携带有“澄心陪诊”口袋,很难分清是亲人还是外人。

“这个工作也需要付出感情。有时想想,我们都有父母,父母也会变老。所以和老人聊聊天,陪着老人走一走,就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老人心里高兴,子女也放心。”邓龙说。

不能把陪诊当作纯商业

“去年我们就开始关注养老服务领域,发现咱们的老年群体,特别是‘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看病难问题。经常都能看到老人在医院无助的样子,他们很多人都不会用机器和手机操作。”通过调研,邓龙发现“看病缺乏陪护”是很多老年患者的难点、痛点,所以他们希望通过提供专业看病陪诊服务,来解决这些难题。

因此,邓龙和姐姐邓建决定做陪诊师。为学习业务,邓龙和姐姐多次前往重庆、成都等地学习,并在南充多家医院“踩点”。“陪诊师不仅要懂医疗常识,了解医院情况和就医情况,还需要有耐心、爱心和同理心。”邓龙说。

今年6月,邓龙和邓建组建“澄心陪诊”团队,目前,有5名成员,年龄都在25至30岁之间,同时与专业团队合作,服务范围较广。

“团队成员都是年轻人,身体好跑得动,高科技东西也玩得‘转’,一致认为这一行很有前景,所以都很愿意做这份工作。”邓龙介绍,公司全程陪诊半天收费150元/次,全天248元/次。开业至今,平均每月能接到30单左右,尽管目前收入较低,但邓龙怀着希望:“不能把陪诊这件事当做纯商业去做,否则就做不下去。”

在邓龙看来,专业的陪诊服务很有发展空间。“大部分医院都是提供导诊、志愿者,但都是指指路,并不能满足个性化陪诊需求,而专业陪诊是从签到、排队挂号、帮忙拿药拿报告、全程陪同看病。要全身心去关注顾客需求,照顾顾客心理,主要还得‘用心用情’。其实有些客户能走能动,甚至还比较年轻,但也会叫我们去陪诊。”

有必要规范发展,期待多部门合力

“目前陪诊师这一行业没有硬性标准,这一点不仅客户担心,我们也很在意。”邓龙说,希望未来陪诊师也能有自己的“职业身份证”,这样对陪诊师、家属双方都会有好处。

“陪诊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大众对这个职业的认知不足、认可度不高,有的客户在下单前会再三确认,生怕被骗。还有很多人误会我们是‘黄牛’、是‘医托’,甚至还说是‘药贩子’,这都是一种误解!我们不推荐医生,也不卖药,只是自己帮客户挂号、代办。”邓龙介绍,陪诊师只负责代办和陪诊,代办包括代挂号、代取药、代取报告、代问诊等。陪诊的主要工作是导诊、讲解以及陪伴。“平时我们都是早上7点过就到医院签到取号,患者到后就可以直接找医生看病。就诊后,我们还需要做好其他工作,以节约患者的时间和精力。”

此外,因为目前并没有具体明确规定陪诊师职责范围、准入门槛和相关资质,如果陪诊过程中病人出现突发情况,如何进行责任划分?邓龙介绍,为避免风险,在接单前,他们会与客户签署协议,约定清楚双方责任。“这样一来,我们在服务中也不必过多担心,客户也可以提前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能减少纠纷。”

在邓龙看来,职业陪诊员规范化发展,能厘清职业陪诊员的工作范围,体现出工作内容专业性、独特性、重要性,才能与“医托”“黄牛”区隔开来。

“更为重要的是希望政府部门建立规范化平台,让更多人的权益得到保障,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解决‘孤独就医’的难处。”邓龙说,有了规范化平台,可以对陪诊员提出行为规范要求和监管,陪诊员获得资质后,通过规范化平台接单,既能让客户放心安心,我们也能接到更多的单子,还能让全社会正确认识陪诊师这个职业。

后记

“职业陪诊”悄然兴起,显然有其市场合理性和生活“刚需”的巨大空间,且行且完善的行业规范更势在必行。那么陪诊规范化平台在哪里?收费标准怎么定?服务流程、陪诊效果谁来评估?权责边界如何划分?

顺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陪诊行业”是新兴行业,目前并没有具体明确规定陪诊师的职责范围、准入门槛和相关资质,如果未来能够规模化公司运营,要规范“职业陪诊”,确保良性发展,就要构建相关企业认证、资质管理机制,明确监管主体,要求企业着重从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收费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方面建章立制;同时,还要推动、引领、督促行业自治建设,加强管理创新,维护市场良性竞争秩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净化行业生态环境,促进行业平台狠抓服务质量。

陪诊行业的诞生,对患者、家庭、医院及社会等多层面的正向效应值得肯定。比如,满足患者提高问诊效率、简化手续、缓解孤独等需求;纾解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行动不便还要时常就医的孕妇、带娃看病的“宝妈”,需要手术而无人陪伴的独居者及父母的困难……不仅让患者省力省心,还能间接提高医生问诊效率和看病精准度,对于消除医患之间的误解、融洽关系,以及防止就医骗局营造了和谐氛围。希望能够逐步实现规模化运营,在收费标准、准入门槛、资质要求、服务标准、职责明确等方面建立行业规范标准,让陪诊师行业更规范化、更惠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