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南充市中心医院8个学科10余名专家治好周大爷的胸胃瘘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26 08:33:58 编辑:杨仁昌 点击:

近日,南充市中心医院发生了这样温馨的一幕:周大爷及其家属为医务人员送来四面锦旗,表达深深的敬意和谢意。这四面锦旗分别送给国际伤口治疗师黄素碧、胸外科主任明波、消化内科主任张涛、放射科医生贾敏和杨莎。

“两年前,我被病痛折磨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是各位专家一年多来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了我的疾病,让我重获新生。能遇到这样技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福气!”周大爷言语恳切,表达着无尽的感激之情。

周大爷是一名退休人员,2019年11月,他因罹患食管癌在成都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了胸胃瘘,右侧胸部引流管口一直未能痊愈,这让周大爷痛苦不堪。

“当时精神状况很差,全身乏力,一站起来就想坐,坐起来又想躺下来,躺下来就不想起来,吃东西也没啥胃口,引流管伤口还一直不停渗液,真的是生不如死啊!”回忆起那段经历,周大爷满脸的心酸和无助。

2020年5月,周大爷回到了老家南充,来到南充市中心医院找到伤口小组组长黄素碧为其做伤口处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周大爷的伤口却一直不见好转,继续流脓渗液。再次检查发现,周大爷的情况远比想象复杂棘手得多,合并了胸胃瘘、脓胸、胸胃支气管瘘及胸壁瘘。

根据周大爷的病症,胸外科主任明波、医师张峰懿,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刘仕强,伤口造口门诊治疗师黄素碧,消化内科主任张涛,影像科医生贾敏、杨莎,呼吸内科纤支镜检查室医生贾军,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室副主任刘康,营养科主任黄小明及营养师苏飞雪等多位专家共同讨论,为周大爷制定了治疗方案。因为瘘口太小,尝试在内镜下和纤支镜下封闭瘘口都没有成功。专家们又反复讨论,不断为周大爷完善治疗方案。

胸外科精心治疗,控制肺部感染;伤口治疗师为其体外置入窦道引流管,连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保持引流通畅,预防积液和感染;消化内科在内镜下置入营养管,保证进食的同时让瘘口自然愈合;放射科认真进行食道造影检查,观察瘘口大小和胸腔积液;营养科制定营养计划……在多学科的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历经473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2021年8月20日,周大爷右侧胸壁瘘口终于愈合。那一刻,周大爷激动地掩面而泣。

如今,周大爷的胸胃瘘完全愈合,无胸腔积液和其他不适表现,营养及各项相关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周大爷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不用再受疾病折磨,可以幸福地安享晚年。他欣喜不已,对于各位专家高超的医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赞不绝口,并书写感谢信表达谢意。

他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现在,我的引流管处伤口已愈合,精神状态及体力明显好转,每天能走一万多米,胃口和食量都有很大改善。我和我的家人由衷地感谢南充市中心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对我的治疗付出的汗水和辛劳。在此,我要为医务人员点赞,向中心医院致敬!”(李洪艳 张晓芬 黄素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