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阆中市洪山镇,山川、田野到处一片葱葱茏茏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朱镇社区林海水乡,350亩水果玉米成为洪山镇一道独特风景。6月11日,林海水乡的水果玉米成熟了,种粮大户刘方敏正在组织农户们掰玉米。
据刘方敏介绍,今年1月份承包“非粮化”整治后的闲置土地近350亩,其中种植水果玉米250亩、黄豆50亩、绿豆50亩。“这些地原先是抛荒地、榆树林,我也是第一次大规模种粮,没想到年初完成改造后,种的水果玉米收成还不错。”刘方敏乐呵呵地说。
洪山镇以党建引领整治能力,镇领导班子带头包干,着力推进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与提升,完成整治“非粮化”土地面积807.41亩,撂荒地1500亩。在此基础上,充分把握耕种黄金时间,做好服务保障、政策激励、招商引项等举措,做足“后半篇文章”。围绕提高亩产效益、提高种植户积极性、提高惠民利民度等内容,构建乡村振兴共富新格局。
耕地整治提升后怎么用好?洪山镇多山地的地形,不适宜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在各地均开展‘非粮化’整治背景下,山地耕地对种粮大户的吸引力明显不强。”洪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招商引项,经过一次次联系、洽谈,最终赶在播种季前吸引了种粮大户。随后,负责农业的党员干部靠前配合服务,将机械设备不好入场、田地高差大等问题逐一攻克,于今年5月保证了600亩早稻入场播种,让种粮大户安心“落户”。
林木变良地,原先土地涉及的300多户村民每年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还可以务工,获取工资。“小地变大地”,则改变了当地部分“小、散”的低效种植模式。“我们镇里产业带头人把晚熟柑橘做得越来越好,带动了很多人一起富。”朱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帅说,荒地复耕,家门口的增收致富,切实看得见。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近年来,洪山镇全面铺开农田“非粮化”、撂荒地整治工作,对一些种植树苗、花苗和承包后长期抛荒的农田,动员农户还田于农、还田于粮,提早谋划产业方向,确保将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让“良田”回归“粮田”。目前,该镇已整治“非粮化”农田807.41亩、撂荒地1500亩,扩大水稻种植面积600余亩。(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