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国,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教授、主任医师,这位74岁高龄的老人手里掬着一杯茶,向我们娓娓讲述着烙刻在他生命轨迹上的两次复活。
第一次复活 理想信念的重燃
“我爷爷、父亲都是搞中医的……”陈世国是从娘胎里闻着中草药的药香味儿长大的。看着爷爷父亲把脉问诊、开方抓药,中医的那粒种子在陈世国身上悄悄地破土发芽。1968年,下乡当知青这股时代的大潮裹挟着21岁的陈世国来到合江县福宝镇元兴公社。
当地缺医少药,村民饱受病痛之苦,这点燃了他行医救人的火种。他开始给患者看病开中药,逐渐小有名气,甚至还有山那头的村民抬着患者翻越25里的山路来找他。他成了没有行医执照的义务中医师。
“记得有个叫王开金的,发烧月余、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当地医院诊断为败血症,久治无效。”陈老顿了顿说,“当时我胆子很大,我对王开金说,你出院我给你治……我真就用中医中药,通腑泻热、化湿祛痰法治疗11天,把他给治好了!”
我不相信中医了
这时的他还不到25岁,原以为他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然而,随着他进入华西医科大学对西医学习日渐深入,他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
“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都比中医先进,我一度不相信中医了。”陈世国一遍遍拷问自己。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直面
就在他放弃中医、追逐着西医的脚步前行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一位老师的母亲顽固持续性嗝逆七八年,还有王开金再次病发,再有我的同事朱宗富全身肌肉萎缩,辗转泸州、成都等多家医院……这些,用尽了西医的所有方法都没有效果。”
越学越觉得中医博大精深
实践是试金石,祖国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汹涌浪潮的冲击中,展露出它的经典与伟大。
“西医实在走不通了,我这才又回过头来用中医。那个顽固性的嗝逆,几年都没治好的全身肌肉萎缩,还有王开金,用中医,全都解决了。特别是王开金这个案例,对我的触动太大了……我差点就丢掉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陈世国深深地感慨道。
中医不仅给了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以新的希望,也重新点燃了陈世国献身中医的理想信念。
1981年,他主动到成都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越学越觉得中医博大精深啊!很多人说中医不行,真是这样吗?不是,是很多人没有真正学懂中医……”
第二次复活 孱弱病体的回生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数十年来,陈世国本着这样的信仰,遍读医书,潜心钻研,治病救人于无数。然而那一年,他却因一场大病险些身赴九泉
2012年,陈世国因病入院,医院诊断为老年白血病、糖尿病、中度贫血、严重肺部感染、肺癌……输氧、抗生素治疗都没有好转。
他整夜咳嗽,无法入睡,咯大量灰色稠痰,只能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双肺实变、双侧胸水、纵膈淋巴结肿大,后期还发生肺部肠道霉菌感染,一天腹泻10余次,短短7天,体重从148斤减至103斤。
一个多月过去了,病情丝毫不见好转,甚至几度病危。他在心底暗想:“我这样治疗下去要完。”强烈的求生信念,让他没有向现实低头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家人为他办理了出院手续。
救人者自救,
在他用中医药救人无数后,这一次他将用中医自救。他想起从小熟背的《医宗金鉴》里关于淮山的记载:“劳
于是,他为自己开方:淮山磨成粉,温水调匀、火上煮沸后服之,每次一小碗,一日三次。三天后,腹泻竟奇迹般地止住了。
接下来治疗咳嗽,他再一次给自己辩证:肺失清肃,痰热阻肺。他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以宣肺利气、化痰清热,并用单方大剂量鱼腥草、芦根化痰排脓、袪痛消肿。出院23天,肺部感染缓解,一个月后,他从死亡边缘挣扎回来。
“我救回自己,这再一次证明了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是宝藏啊……”陈老嘴角微微上扬着,这扬起的弧度是一份岁月的恬淡从容,更是一个信仰的坚定执着。
从一名义务赤脚中医师,到西南地区知名老中医;从一名仰望中医的赤诚学子,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世国走过了50余载春秋。这50余载,漫长得几乎贯穿了他的大半生,却又短暂得让痴迷沉浸于中医殿堂里的他浑然不觉时光荏苒。
50余年来,他专注于心脑血管、神经、肝胆、脾胃以及妇儿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对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和显著疗效,深受患者及家属信赖,成渝两地、云贵两省甚至上海、深圳等地患者
纷纷慕名前来求医问药。
学业易成,风骨难得
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上门诊,他常说:“我放不下病人。”很多患者常问他:“您以后不上门诊了,我们咋办?”陈老微微一笑:“真到了我上不动的那天不是还有我的学生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陈世国还在尽力地走下去,他的学生们也会接过他的接力棒一直走下去。
风好江阔,千帆竞发
他们既是守护生命的行者,也是挥臂击楫的划手,他们合力驱动着中医这艘巨轮在历史长河中,朝着更广阔的前方驶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