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成都高新区“营商云眼”数字监督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营商环境指标表现分析对比,各责任单位成绩、差距以量化的方式直观呈现,实现了指标动态“把脉”、部门动态“体检”。
今年5月以来,四川省纪委监委将成都高新区设为全省5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的联系点之一,成都高新区积极创新监督机制、方式、方法和路径,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化靶向监督工作措施,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构建3大板块瞄准3个维度
确保营商环境监督科学客观、精准高效
“成都高新区是全省经济密度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区域,聚集市场主体超过27万家,每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3万家,有实际纳税的企业达到10.6万家,聚集高新技术企业2700家。“企业越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诉求越高,需要充分发挥纪检监督对企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营商云眼”为部门自我审视、自我检查、自我督促提供了一个重要端口。”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该平台包括营商活力、业务预警和专责督办3大板块,从前端展示、中端分析到后端督办,形成全链条闭环,对优化营商环境指标牵头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精准“画像”,对工作薄弱点进行动态检测,对问题易发风险点进行预警,促进工作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双向提升。
具体来说,“营商活力”板块主要包括包括市场主体活力、投资建设活力、政务服务活力3大内容;“业务预警”板块,选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测评体系10个重点指标,建立数据分析研判模型,从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度、市场主体感知度、改革任务完成度等3个维度进行评价;“专责督办”板块,按照分级预警、分类处置的基本原则,对责任单位负责的10个重点指标打分,根据指标表现情况实施监督,促进部门履职尽责。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高度重视数据科学准确,营商环境便利度从第三方机构评估报告中获取客观数据;市场主体满意度采用系统实时数据、系统工单数据和月度数据;改革任务完成度采取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确保客观反映市、区两级每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目前已经集数据超426万条。
实施分类处置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工作质效和监督实效同步提升
如何更好地将监督落到实处?成都高新区明确“责任链、监督链、评估链”,将各项营商环境指标与责任部门关联起来,明确各项任务、各级指标的牵头单位、责任领导、责任处室,确保监督靶向精准,推动营商环境指标表现优化提升。
在此基础上,成都高新区建立“一警、二查、三改”长效专项监督机制。其中,“一警”突出分级预警,通过构建统一科学的监督评价规则,设置合理评价区间,形成红、橙、黄、蓝四种监督预警。“二查”着眼分类处置,根据指标得分情况、问题严重程度来采取不同监督方式,采取“一单、一函、一书”三种手段进行告知、提醒和督办。“三改”强化跟踪问效,推动责任部门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提升营商环境指标表现。
此外,为了强化指标大数据分析结果运用,每月还将开展监测,对于排名靠后、任务滞后的责任部门,纪检部门靶向监督,制定专项监督措施,精准发力,通过责任倒逼,打通营商环境堵点、难点。目前,已有2项重点改革事项,通过平台得到推动解决。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充分采纳各方意见,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督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护航营商环境建设的作用,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有感受的变化’,奋力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先行标杆。”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