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为何越来越多动植物来这里安家?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1-10-13 09:10:01编辑:付仁录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管护站工作人员进行野外巡护

本报制图申娟子

“唰……唰唰……唰……”后院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一阵响动,打破了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管护站清晨的安静。不久前,4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来都江堰“巡山”的视频火上微博热搜榜。这些身披柔软金色长毛,就像穿着金色披风、英气逼人的“小精灵”,由成年金丝猴带领幼年金丝猴,在管护站后的树林间来回跳动、嬉戏,不停采摘灯台树和稠李树上的果实,玩得十分开心,一点没把自己当管护站的“来客”。
面对突然到访的客人,管护站的工作人员早已习以为常,远远拍摄捕捉精彩瞬间,十分默契地不去打扰美猴王的欢乐时间。随着人为活动等因素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及物种生存环境的影响日益减少,给许多野生动植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良性发展,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在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家。
“新居民”“原住民”不断增多
建成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都江堰市北部,以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属于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的一部分。作为全国6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一,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大熊猫重要栖息地,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确定的1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保护区山高林密,生物环境多样,栖居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
和主动“上门造访”的川金丝猴不同,野生大熊猫是个有些腼腆害羞的群体。
穿过密密丛林,走过高山峡谷,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管护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朱大海刚刚完成野外巡护。
望着这次巡山新捡回来的野生大熊猫粪便,朱大海有些出神,距离上次定位项圈传回信息已经过去近2年时间,不知道放归野外的大熊猫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2018年底,经过野化培训后的两只雌性大熊猫“琴心”和“小核桃”同时被放归野外。“为了重新找到‘琴心’和‘小核桃’,我们在国庆前期开展了2轮野外监测,希望利用捡拾大熊猫新鲜粪便进行DNA对比,了解它们目前的情况。”朱大海告诉记者,人工繁殖大熊猫放归野外是降低局域小种群灭绝风险、复壮野外种群的重要手段,“也希望通过人工和野生二者结合自然繁殖,优化这一区域大熊猫的基因体系,增加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
除了关心“新居民”的“本地化”融入,“原住民”的种群发展监测也牵动着管护站工作人员的心。“这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竹子种类,为大熊猫添了一道菜。”一边整理着本次巡山回来的图像资料,朱大海一边告诉记者,这种只分布在四川的竹子,刷新了细枝箭竹在我省的分布区域,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细枝箭竹枝条很细,最细至1毫米,最粗也只有3毫米。“这种竹子最大的特点是枝条细,它的笋子既脆又嫩,纳入大熊猫的食谱,是它们最爱的佳肴之一。”
不久前,在龙溪-虹口保护区首次发现的光叶木兰。“光叶木兰是我国川西山区特有的一种原始古老孑遗树种,其分布区域小、数量少,属四川极小种群物种。”新分布物种的发现让朱大海倍感振奋,“在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新分布植物物种光叶木兰,对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多维度跟踪监测
野生动物保护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
“看来野生动物已经完全接纳了人工辅助设置的动物饮水点。”翻看着红外相机拍到的画面,朱大海比对着四川羚牛、亚洲黑熊、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在饮水点活动的图片有些欣喜,其中今年1月拍摄到一只野生大熊猫在雪地里刨坑找水,喝水喝到醉氧犯困的画面让他印象深刻。
画面中野生大熊猫寻找的水坑,是一个人工辅助设置的动物饮水点。让大熊猫“酣畅淋漓”的饮水点,正是2015年6月都江堰管护总站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实施的保护区大熊猫活动关键区动物补水点建设及后续监测项目之一。该项目共建设了9个同类型的补水点位。“通过后续跟踪监测发现,野生动物对饮水点的利用非常频繁,证实人工辅助饮水点项目成效显著。”朱大海说。
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展了大熊猫野外产仔人工洞穴建设及后续红外相机监测项目。目前建成的6个人工洞穴,为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生存繁育提供了有效的庇护场所。“研究分析发现,近一年时间里,大熊猫、四川羚牛、川金丝猴这些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对洞穴的利用很好。”(刘兵 李萌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