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成都年底前迎国家验收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21-10-10 09:51:22编辑:邢春燕
2015年9月,成都被国务院食安办列为四川省首个、全国第二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试点城市,期间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创建工作一度按下“暂停键”。今年,国务院食安办重启创建评价验收,目前成都创建工作进展如何?在创建中有哪些创新经验?
10月9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开的“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经过市级自查、省级初评、社会公示,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已正式向国务院食安办推荐成都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提名城市,并申请国家评价验收。
“年底前,国务院食安办将通过资料审查、现场检查、第三方机构测评、验收组评审等方式,对成都创建工作进行验收。”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
六年创建
成都有这些全国首创
“六年来,成都把维护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制度机制、监管能力、技术支撑等方面扎实工作、探索创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成都市食安办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俊彦介绍,成都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指数评价机制”的同时,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也不断创新。
比如,探索信用监管“新模式”,多部门联合开展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双随机、一公开”新型监管机制。再比如,实施标准引领治理“新方法”,在全国首创制定成德眉资地区散装白酒、餐饮自制泡酒标识规范,探索运用标准化手段破解散装白酒非法添加、虚假标注问题,以“小切口”助推“大监管”;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为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安全、服务“三城三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成都还搭建了智慧监管“新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成运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综合平台”“智慧动监信息平台”“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等平台,着力提升监测、预警、追溯能力,推动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
此外,在探索全链条监管“新方式”方面,成都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实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动态管理,施小琳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参与大运会筹办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发展体育事业指明了目标方向,为顺利举办大运会提供了根本遵循。成都大运会是我国西部地区成功申办的首个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办好本次大运会,有利于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有利于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四川故事和成都故事。要牢牢抓住成都大运会举办契机,秉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品质,造福广大市民群众。
施小琳强调,当前离大运会开幕仅剩200多天,各项筹备工作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要高标准细化具体工作方案,围绕场馆运行、赛事组织、宣传营销、开闭幕式设计、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重点领域和环节,进一步开展专题研究,查找问题、补齐短板、细化流程,确保精益求精、万无一失。要加强汇报协调沟通,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加大对大运会筹办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建立与国际大体联、中国大体协更加紧密高效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施小琳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凝聚广泛合力。要建强磨砺干部队伍,充实筹备工作专班,保持办赛队伍的稳定性和筹备工作的连续性。要严格落实廉洁办赛各项纪律要求,发扬细之又细的工作作风,锤炼干部队伍城市治理能力,助力提升城市智慧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施小琳强调,要进一步扩大活动辐射效应,借助多元传播渠道,立体化推进大运会宣传展示,全面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要深化“爱成都·迎大运”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大运会走进学校、机关、企业、社区,营造人人参与、服务、支持大运会的浓厚氛围。要统筹做好赛事场馆的综合利用,借势发展体育产业,做大做强赛事经济,持续增强城市功能。
市领导田蓉、邓涛、程伟、刘筱柳、刘旭光、韩轶,市行政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毛志雄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