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科类培训消费旺季来临 预付式消费纠纷如何破局?成都高新区创新推出“双平台监管”模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暑期学科类培训消费旺季来临 预付式消费纠纷如何破局?成都高新区创新推出“双平台监管”模式

2025-07-30 16:25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暑期学科类培训消费进入旺季,预付式消费纠纷也进入高发期,如何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为此,成都高新区创新推出“全国监管平台+天府通先学后付”双平台监管模式,通过资金托管、“一课一消”等机制,为化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7月22日,通过实地探访成都高新区多家培训机构后发现,该模式在保障资金安全、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

消费者可以一键查询机构资质

资金安全双保障:家长放心、机构省心

在成都高新区半亩方塘培训机构,家长熊星通过“天府通先学后付”小程序,可一键查询机构资质、课程及收费信息。“操作简单,交易记录透明,每笔消费后都能实时查看剩余课时和有效期。”熊星说。

该模式将学费存入家长个人银行二类账户,按课时分批划拨给机构,实现“一课一消”。若遇机构闭店,家长可线上申请退款,资金即刻退回。“天府通先学后付”项目经理刘静文介绍说:“这样既防机构挪用资金,也确保机构按约收款。”

“对我们企业来说,信息管理也更加便利了。”半亩方塘负责人范钺表示,线上办理退费一键处理,大大提高了效率。“以往退费需要一周时间,现在当天就能处理完。”

不仅操作更简单,交易记录也更清晰。记者打开小程序,点击“我的”,发现所购买的每个课程都可实时查询,商家名称、消费次数、剩余钱数以及服务有效期都一目了然。家长蔡清告诉记者:“上次孩子临时调整学习计划,申请退剩余课时费,直接在‘天府通先学后付’平台上操作,很快就到账了,完全不需要跟机构反复沟通,省心又放心。”

“‘天府通先学后付’模式明显提升了培训机构的公信力。”成都高新区小树华芯科技培训学校负责人罗璇表示,过去家长担忧的是预付资金安全和机构经营稳定性,现在通过平台把关,消费者对店面的“信任指数”提升,“诚信”的纽带让消费者提振消费信心,安心预付、放心消费,也有利于商家锁定稳定客户、获得更多商机。

除“天府通先学后付”外,成都高新区还依托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全国监管平台”),开展预付式消费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全国监管平台’缴费后,资金由银行托管,课程完成并经确认后,费用才会划转至机构账户。”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若机构出现经营异常,平台会自动冻结剩余资金,防范“卷款跑路”风险。

全链条监管:整治风险、规范行业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有证有照学科类培训机构已100%纳入“双平台监管”,托管资金达2786.5万元,资金托管规模位居全市前列。

据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学科类培训机构预付式消费存在两大风险:一是部分家长因操作习惯或机构刻意规避,导致资金未全额纳入监管平台;二是部分有照无证机构因缺乏政策依据无法纳入平台监管。

为此,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开展预付式消费纠纷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事前预警、事中严管、事后快处”全链条机制,通过“百日攻坚+培优净市+暑期治理”三大行动,全覆盖排查学科类培训机构三轮。截至目前,该行动已排查隐患132处,完成整改121处,约谈违规机构34家,查处15家无证办学、3家超限收费机构。

同时,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还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取缔“黑机构”,对违反规定开展学科培训的机构依法查处,并成立“成都市培训协会高新区专委会”,推动全区培训机构签署《规范办学自律公约》,实现“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双轨治理。

“接下来,我们将强化12345、市长信箱等投诉渠道的‘诉转直通’机制,深化双平台全流程资金监管,确保预收费资金‘应托尽托’。”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通过发布白名单等方式,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共同促进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