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骨灰在长沙安葬 墓碑上镌刻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时间:2021-11-16 09:40:47编辑:刘婷婷


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放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新华社发


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放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 新华社发   


袁隆平院士的墓盖上方摆放着两只碗,碗上写着“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图据央视新闻

11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骨灰安放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袁隆平院士生前说过的话,被镌刻在墓碑上。
15日9时,人们在陵园追思厅举行了追思活动。袁隆平院士的遗像摆放在大厅正前方,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同事、学生以及好友一起深情回顾了他的一生。大厅里播放着乐曲《我和我的祖国》,四面的电子墙上显示着多个二维码,在场的很多人拿出手机,通过“扫描点灯”的方式,寄托对这位为世界和中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人的哀思。
随后,人们手拿鲜花,眼里噙着泪水缓缓前行,恭送袁隆平院士骨灰。
再送袁老一程
哪些细节让人红了眼眶?
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的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袁老的敬意。其中,仪式现场铺的地毯,颜色宛如稻田,袁老一生耕耘在稻田,往后风吹稻花香,我们都会想起袁老;袁隆平院士的墓盖四周环绕着稻穗装饰,墓盖上方端正地摆放着两只碗,碗上写着:“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网友表示,看到碗上的字,再也绷不住了,泪流满面。
上午11时,骨灰安放仪式正式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为自己的老朋友主持安放仪式。袁隆平院士的三个儿子站在最前排,他们将手放在父亲的骨灰盒上静静默哀,在礼宾人员引导下将父亲的骨灰安放进墓穴。随后,袁隆平院士的家人一一上前为老人墓地添土,参加仪式的人向袁隆平院士墓碑行三鞠躬礼。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袁隆平院士生前说过的话,被镌刻在墓碑上。墓碑后面的松柏苍劲挺拔,两边摆满了鲜花,袁隆平院士的遗像摆放在墓碑前方。
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13时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始终牵挂、奉献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继续。今年9月28日,在四川省米易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三优2号”实现亩产1085.99公斤。10月17日,在湖南省衡南县,由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以1603.9公斤再次刷新纪录。
学者追忆缅怀
袁老曾说“搞科研就像跳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至今记得,在5月24日袁隆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上,百姓捧着鲜花,自发地前来告别。袁隆平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长达60余年,他的一生足以诠释一部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史。
11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袁隆平精神学习交流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包括胡培松等5位院士在内的农业科技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追忆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杂交水稻是世界性科技难题,在美国、日本等国的水稻研究所,曾一度放弃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但在我国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袁隆平没有经费、没有设备、更没有科研团队,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1960年,袁隆平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他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等到第二年播种抽穗,那一株有着优良特性的“天然杂交稻”却再也没有现身。
彼时,农学界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流传着“三系三系,三代人搞不成器”的谣言。不受外界影响,1964年,袁隆平和助手们先后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实验,“死磕”9年,直到1973年,袁隆平团队终于成功实现了“三系配套”。
但可惜的是,最初试种的杂交稻增产优势,只表现在稻株的茎叶上。那时,有人嘲笑说:“可惜人不吃草,不然杂交水稻还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面对冷嘲热讽,袁隆平带领团队改进技术,实现了稻谷增产优势,解决了杂交制种难题。三系法研究成功了,袁隆平又出发,向两系法进军。
这时,又有“好心人”劝他:“袁老师,您已经是著名科学家,功成名就,万一搞砸了,岂不败坏了您的名声?”
袁隆平坦然答道:“搞科研就像跳高,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后头;即使跳不过,也可为后人积累经验,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随着三系法、两系法研究的接连成功,袁隆平又开始瞄准世界水稻研究另一个重大难题——培育“超级杂交稻”。
2018年,88岁的袁隆平开始向亩产1200多公斤的高峰攀登。到了2020年,已经90岁高龄的他,又提出了更高、更难、更新的冲击目标:研究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杂交水稻和耐盐碱水稻,确保我国杂交水稻持续领跑世界。
“有生之年,我要实现大面积亩产20吨/公顷,即亩产1350公斤的目标,我很有信心!”袁隆平说。
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邓华凤感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是袁隆平创新精神的有力注脚。
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