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是攀枝花早期开发建设的煤炭、建材、电力供应基地,“三线建设”与红色革命历史一脉相承,这些印记既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好、传承好三线文化,是弘扬“三线精神”的时代需求,更能彰显西区人文特色、展示城市美好形象。
“今年工作中,我们利用电箱、通信箱和空白墙面,以‘情系三线’主题彩绘将街区和三线文化场所在风貌上进行了串联,不设门槛,群众可随来随走,让三线文化融入居民的生活中。”12月8日,区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西区贯彻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找准“党建+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的结合点,打破地企壁垒、活用三线优势、改善人居环境氛围,打造特色三线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以老资源点燃文化新活力,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为利用好三线资源,西区迈出了保护好三线资源的第一步。在做好旧城改造与历史街区保护间找到平衡点,保留好旧城风貌。“集中连片”保留了河门口片区棚改红砖房,“补修如旧”维持“三供一业”改造后的老街区风景,分类将老厂区、老房屋、典型工业设施等纳入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防止三线特色资源在城市建设中消逝,为后续利用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在保护好资源的基础上,西区抓住电视连续剧《火红年华》播出契机,在电视剧取景地高家坪还原场景,打造身入实境的打卡点;设置“干打垒”“创业饭”“背水小道”等三线风情体验项目;设计制作水杯、书签、钥匙扣、文化衫、明信片等特色文旅纪念品。充分利用时事热点,以点带面激活了所在区域的老城老街,以亲民化、流行化、体验化的方式广泛传播“三线精神”。
与此同时,还以资源带动文化创作,弘扬“三线精神”深挖三线历史中的人物事迹、凝练红色元素,讲好红色故事,传承“三线精神”。形成了《河门口好家风》《峥嵘岁月》《亓伟赋》《宝鼎英雄》《苏铁风韵》等文学作品以及《难忘大三线》《红旗颂》《六点攀枝花》等文艺作品,并依托党校资源搭建起三线干部培训平台,开创红色文旅研学体验活动,举办“听一堂党史课、走一次三线路、忆一段三线史”“红色爱国课堂”等活动项目,以“党建”带“文建”,用文化使红色教育更加生动和深刻。
三线文化承载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区人的文化情结、精神家园。西区将持续加大三线文化的研究、普及、发扬力度,提高覆盖面和适用性,使三线文化进一步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一区一城”建设提供丰厚滋养。(刘冬阳 文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