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湾区大力推动校地、院地合作,把人才资源注入乡村土地,建立产业博士工作站,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组织搭台,创新人才发展模式。通过“组织搭台、人才唱戏、产业出彩”模式,先后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省市农科院等院校合作,组建“佛手柑”“柔毛淫羊藿”“高山果蔬茶”“大渡河流域特色水果”等4个产业博士工作站,柔性引进博士人才20余名,实现了全区药、茶、林、果等重点产业的智力支撑全覆盖。在“佛手柑”博士工作站技术支持下,辐射带动农户发展佛手柑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手柑种植基地,创新研制出佛手纯露、佛手山楂等系列产品,获国家专利认证1项。通过“柔毛淫羊藿”工作站,新培育优质柔毛淫羊藿每亩产值达1.6万元,在国内淫羊藿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博士工作站还分别围绕高山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展开相应的科研工作,帮带培养乡土人才,带动乡村产业增产提质。
党管人才,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探索建立产业综合党委,聘请领办工作站的党员同志担任综合党委副书记,定期召开综合党委会,重点对产业发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等进行专题研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每年给予博士工作站20万的人才科研经费,对获得市级以上人才项目资金支持的单个项目或科研团队,按上级资助标准的50%给予不超过50万元配套扶持,充分保障人才创新发展。定期对博士团队进行走访慰问,听取意见建议,关注工作站运行情况,动态了解产业研发成果,展现出党委尊才、爱才、惜才的政治温暖。
持续优化,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优化考评机制,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博士工作站在人才引进、技能培养、科研成果、产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支撑产业经济发展。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坚持每年安排一批院校学生到工作站进行科技项目研发等实践;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人才到沙创新创业;与院校构建“人才飞地”“实践基地”,把人才“送出去”培育,提升理论与技能水平,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沙湾区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