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各级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群众身边细致具体的小事着手,彰显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峨眉山市大为镇地处峨眉山市南部偏远山区,距离市区约有40公里之远。随着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发展,大为镇很多村民因外出务工、子女上学等原因居住在市区。
在全市范围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大为镇党委政府了解到,仅大为村和双龙村就有700多人因拆迁安置而进城居住,其中老年人占20.7,中年人占58.4,青少年占14.7,且该群体由于户口依然属于大为镇,不是居住地所在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办事仍然要回大为镇原村办理。加之生活环境改变,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不高,生活上遇到了各种困难,村上管理服务由于距离原因也不能及时跟上,造成了居住当地社区“管不好”和村两委“不好管”的两难局面,形成了城乡基层治理的新盲区。
为了替进城群众特别是这批安置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打通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大为镇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建引领“三个一”,筑牢基层阵地,深化党员服务。让基层党建不留任何一片空白,党员服务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众。
建造一个阵地 筑造一个“温暖之家”
2021年5月大为镇城区党员服务站在城区太泉安置小区内正式启动服务。在城里居住了6年的大为镇村民高兴感叹道:“太好了,终于有人来关心我们了,以后办事就方便了!”服务更便捷,关键在阵地。创建一个集便民服务点、会议室、政策咨询室和调解室的党员服务站,实现“七个有”,即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管理人员、有学习资料、有服务登记、有党员服务队,让安置群众办事能够就近办,遇到困难有人帮,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同时,大为镇党委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经多方研判,探索出以“清单制”+“订单制”为服务内容的城区便民服务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为城区的村民提供便民服务。
建好一支队伍 筑牢一个“堡垒”
大为镇党委决心打造出一支以8个村党组织书记和镇村离职干部组成的“主力军”+“常青树”义工队。“我不喜欢闲着,能为大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能帮助到大为镇的老百姓,我觉得非常开心。”大为镇原射箭村支部书记朱廷银在村级建制调整后从村上离职,但党员的身份没有“退休”,他主动请缨加入到义工服务队,表示要履行一个老党员的职责,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有了党员示范引领,拆迁安置群众里面的代表也积极主动加入进来,他们表示“镇上在帮助我们,我们自己也要出力,不能等、靠、要。”义工服务队除了每周分批次坐班收集民情民意外,还要分片入户走访,当好人民群众的“联络员”,筑牢一个“堡垒”。为确保便民服务站的有效运转,镇党委研究制定了“群众监督”+“随机抽查”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坚持“党建引领+业务指挥”,为群众解难题,办难事。
办好一件实事 温暖一片“人心”
“以后我的事情可以请他们帮我办一下,不用专门坐一个小时的车回去了。”城区党员便民服务站的建立与义工队的组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也密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在外安置群众之间的联系。截至目前,完成代办事项28件,帮助14名村民上岗就业,协调教育部门解决11名学生入学问题,让群众“离乡不离心”。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便民服务站和义工服务队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最终的目标,那就是为群众做好便民服务这件实事,确保真正做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大为镇政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