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自 2020 年年度末至今,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回速放缓,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加之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宣布到期,导致公司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况。”
7月8日晚间,蓝光发展发布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公告,对于债务未能如期偿还问题如此阐述。
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7月8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涉及本息金额为24.84亿元,其中21.31亿元已经被债权人申请法院执行。
根据法院执行通知书显示,这笔被申请执行的21.31亿元,由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执行18.95亿元,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申请执行2.36亿元。
截止2021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10.16亿元。其中,可自由动用资金为2.07亿元;有专有用途的项目预售监管资金64.27亿元(优先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支出),合作项目资金34.64亿元(公司无法单方面使用),项目开发履约保证金、按揭保证金、银行冻结资金等其他受限资金9.18亿元,上述资金公司无法自由调用偿付金融机构的负债。
同日发布的还有蓝光关于控股股东股份冻结的公告。长江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冻结股份数量18993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25%,起始日2021年7月8日,到期日2024年7月7日。
蓝光发展的债务危机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压得曾经的“川企大哥”动弹不得。对于蓝光发展来说,似乎每一天都是处于债务漩涡之中,坏消息接连不断。
实控人杨铿曾在7月1日的一次会议上向债券承销商和监管机构承认了公司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他坦言,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兑付7月到期的债券。
6月末,标普、穆迪下调蓝光发展体信用评级。这已是穆迪2个月内,第三次下调蓝光发展评级。标普认为,蓝光发展有合计42亿元人民币境内债券将于未来3个月内到期,鉴于项目出售未见进展,蓝光发展将于7月到期的境内债券的无力偿付风险逐渐上升。
7月以来,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东方金诚等多家评估公司也接连下调蓝光发展的信用评级。
东方金诚称,截至7月5日,蓝光发展将在年内到期或回售的国内信用债合计44.61亿元,其中7月到期或回售的信用债合计27亿元。
据外媒REDD ASIA援引3名知情⼈⼠透露,蓝光发展通过资产处置,即向万科出售位于石家庄和重庆的两处项目,已于7月2-5日收到5亿元-6亿元(7700万-9280万美元)资金。
但目前数笔债券面临偿付,资产处置两处项目只是杯水车薪。
除了债务压顶外,在风口浪尖的蓝光发展还遭遇人事大变。7月5日晚间,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集团总裁迟峰和CFO欧俊明和监事会主席王小英均辞去职务。
截至7月8日收盘,蓝光发展报2.79元/股,跌幅为1.06%。(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