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成都房市,疫情黑天鹅持续笼罩,线上卖房流量不止,三道红线横空出世,东进迈步大幅向前,“限购”政策再打补丁,优先刚需接连发力。
这一整年成都房市的动荡、调整和新政,给了房企意气风发的机会,也给了房企巨大的发展压力。
过去的一年,似乎是这些房企的本命年,在成都的地界上诸事不顺,卖得不好、亏损不止、天降意外......
盘点2020年成都失意房企,希望2021年能够好起来。
绿城:骄傲的代价
无论绿城这两年在成都如何“重拳出击”,还是难以遮掩它2020年在成都市场的碰壁。
绿城·凤起朝鸣这个楼盘,作为绿城进入成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承载了绿城对成都的无限期待,也承载着这一整年的重负。
2017年底,绿城以15600元/㎡的楼面地价高价拿地,成交总价为13.4亿,并配建并无偿移交24%租赁住房面积,算上其配建成本,实际楼面地价约2.2万元/㎡,放在如今的土拍中也是大热级别。
但是市场的真实选择给绿城泼了一盆凉水。第一期于2019年推出,有172组客户参与摇号,售出50套,意味着7成购房者在选房环节选择放弃,而着剩下的120套房源,花费了绿城一整年的精力才去化殆尽。
在成都这块64亩的土地上,绿城骄傲地布局了合院、叠拼以及高层三种业态,一次性落地展示经典产品系,几乎把杭州凤起潮鸣的建筑、园林等高端元素全方位复刻。
绿城·凤起潮鸣实拍图
工匠精神,让绿城有口皆碑,亦让它走进了死胡同。
这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二选一问题。作为有“地产圈苹果”美誉的绿城骄傲地认为,能在作品中充分展示其各种业态合院、叠拼、高层,能将苏州园林、中式合院与现代建筑等元素充分融合。
诚然,有“匠心”的绿城确实能一一做好这些元素,但在这样“地王”级的地块中做这种集大成的操作,却让置业者觉得装得太满、要素过多、过犹不及。
再加上,绿城在审美和本土融合中,更加坚持自己的审美,便有了380㎡下叠没有露台、厨房不到8㎡的奇葩操作,更因为想保持外立面整洁干净,引导业主不在阳台挂晒,而把235㎡平层洗衣房放在户型中央。
美是美了,生活便捷度却大打折扣,成都市场无法接受。为了回款,绿城一度将二期高层、叠拼不分形态一口价销售,叠拼单价比一期价格低4000余元,顶着一期业主的维权控诉仍割肉回款,可见绿城在2020年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
蓝光:失守成都
蓝光的失意,是2019年延续。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蓝光以97.24亿的成交金额位居成都市房企销量榜第6位,而2020年该数据降至89.4亿,名次跌出前十,位于13名。
要知道,2016年时,蓝光还是成都销量排行第3名,这位本土房企昔日“四川一哥”,目前看来名不副实。
数据跳水的一大原因为蓝光“上海+成都”双总部运行模式,2020年对于蓝光来说是双总部的真正元年。
在2020年4月的线上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表示:“以前蓝光发展聚焦于西南片区,未来应该更深入地向全国发展,尤其是东部。其中华东区域要占到三分一左右的规模,华中和西南则达到五分之一左右,而华东的增长要更高一些。”
可见,蓝光意欲进击华东而削弱西南,但此番削弱却伤到了自己的“大动脉”,不但没有像预料中的东进成功,反而因为的成都失守,差点退出“千亿俱乐部”。
2021年1月25日,蓝光发展发布2020年经营情况简报。2020年,蓝光发展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金额约1035亿元。但蓝光发展才在2019年以1079.8亿元的销售金额,排名第33位,正式跨入“千亿俱乐部”,板凳都还没坐热。
另外,2020年6月,蓝光发展内部流出的一份《处罚通报》,后被诸多媒体曝出,“处罚上至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下至四川区域总裁黄新,其中杨铿罚款200万元,董事兼首席运营官余驰罚款100万元,四川区域总裁黄新罚款10万元”。
处罚依据是“针对前期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公司重大损失,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要对项目投资追责”。
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项目,就是位于新都新城的“蓝光爱普·雍锦府”,为蓝光产品线“雍锦系”改善型典型项目。
据相关报道援引机构测算数据表述说:“蓝光爱普·雍锦府”项目盈亏平衡售价1.8万元/平㎡。
该项目2020年3月9日拿到预售证,预售价15816-20075元/㎡。
新都蓝光为项目60%股权总耗资约5.46亿元,而据行业机构估算,蓝光爱普·雍锦府”项目盈亏平衡售价1.8万元/平㎡,这意味着该项目将面临亏损。
要知道附近房价均价在一万出头,而蓝光爱普·雍锦府即便高出市价5000元,还是面临亏损,可见此决策失误重大。
禹洲:烫手的山药
禹洲集团在2020年的成都楼市中可谓是话题讨论度十足。
三年前,在禹洲集团以新地王身份进入成都时,时任禹洲地产执行总裁许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在三年之内的保底目标,是在成都做到50个亿以上。
然而,一切都不如许珂想得那么顺利。
2020年7月,李嘉诚跑路,78亿豪卖捂了16年和记黄埔地产成都公司和的南城都汇,而禹洲集团就是这笔交易里的下家,获得50%股权。
南城都汇如今改名山河峯荟,是高新区第一大盘,也是金融城唯一新盘,有些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市场热烈关注和讨论。如今网红易主,这块肥肉再次被搬至台面,但禹洲集团似乎还是按着拖沓李天王的那老一套——捂着。
但这样的捂地行为,必然引起有关部门的监管督察,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向区内各金融机构下发了通知,要求禁止向和记黄埔地产(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新增融资、贷款,以及为其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提供帮助。
好处还没捞到,就引来封杀。尽管禹洲集团对外称该通知对公司业务没有影响,但是还是被打乱了西南布局的步伐。
另外,禹洲集团推出的项目也在成都受挫。
2020年11月29日,禹洲集团成都一号标杆作品禹洲·晏山河取证开售,推出192套房源,精装单价为参考价格为约33500元/㎡。据悉,项目特聘汤臣一品御用团队等为项目做整体规划,筹备了一年半之久。
据第三方监测机构数据显示,该项目截止2021年3月4日,3个月共认购去化28套,认购去化率为14.58%。
这宗地是禹洲集团2019年5月以18400元/㎡的楼面地价拿下的,134.39%的溢价,以此高价成为成都新地王。
2020年,成都限价政策再升级,昔日地王在“限价”政策、市场降温双重压力下被置于尴尬处境
楼面地价太高,只有做高端项目,提高项目附加价值才能算得过账。奈何,禹洲集团成都团队没有做高端项目的经验,无法为项目提供支持,争做高端改善,却消化不良,陷入“地王”困局。
距离3年内50亿元的保底目标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碰壁蜀地的禹洲集团似难以完成。
首创:火上浇油
2020年的一场大火,把首创卷进了失意房企的漩涡中。
2020年6月30日晚10时许,成都市成华区成渝立交附近的首创国际城二期小区突发大火,已致2人死亡。经查,犯罪嫌疑人殷某某在其前妻胥某某位于首创国际城6栋1单元14楼家中纵火后跳楼身亡,殷某某纵火致胥某某死亡。
除了这场案件的恶劣程度令人发指以外,首创物业也备受质疑。
大火至少过火五层楼
据现场记者报导,现场明火至少过火了五层楼。据多位居民反映,首创国际城有消防安全隐患。消防部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处置,但却停在小区外面迟迟无法进入,疑似消防通道被阻塞。且火灾发生后他们没有接到物管公司有关撤离的通知,消防警报或广播也没有警示。
涉事物业公司难辞其咎。房姐查询资料得知,首创国际城二期小区物业为首万誉业物业成都有限公司,是首创与万科牵手打造的物业品牌。大火之后,成都首创的物业服务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2020年,首创在成都的动静不大,仅有三个露头项目,首创禧瑞光华、首创天禧68和首创禧瑞锦江(商业),其中首创天禧68捂盘三年,以与周边二手房0剪刀差的售价开出,而其余两个高端改善“禧瑞类”仍处于在售状态。
在成都土拍市场上,据2020年克而瑞成都房地产市场年报中参拍积极程度排名、举牌能力排名、拿地效率排名中,均不见首创的身影。而房姐各方查询土拍讯息,2020年首创在成都土地市场上毫无动作,保持沉寂。
西南的沉寂,也是首创置业困局的缩影。2020年全年,首创置业全国范围内实现累计签约金额约708.6亿元,同比减少12.31%;累计实现签约面积约292.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7.46%;签约均价为2.4万元/平方米。
2020年,首创置业销售达标率为88.58%。据观点指数发布的2019年、2020年中国房地产销售TOP100榜单显示,首创置业由2019年的第45名下跌至第59名,排名下滑14位。
新力:换谁都没用
新力的最大问题就是,卖不出去。
据业内透露,新力成都公司在2020年的销售任务是30亿元,但到第三季度完成率也只有约1/3,实际销售金额仅十多亿。
此前我们对新力落地成都的第一个悦系高端产品“曦悦”卖不动的情况做的相关解读,据四川中原研究院公布的市调数据显示新力曦悦推出房源202套,认购套数15套,去化率7%,为当期公布的最差去化率。
截至发稿,离新力曦悦取证已过去8个月,这202套房源仍然没有消化完毕。然而,这已经是新力在成都最好的成绩单了,东园、翡翠湾和郦园项目更是表现一言难尽。
新力地产进入成都的第一个项目“新力琥珀园”更在2020年中旬遭遇“交房即维权’,精装的主选变备选,质量降档,并且是在合同规定内进行的更换。
对此,新力地产选择了换人,2020年9月,吴正柱新接手的“新力地产成都地区总经理”的身份,而他接手的这一职位——新力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在2年内已经过3轮更换。
据悉,为实现四季度的冲刺,新力成都公司加大了对中介渠道的运用,试图以分销方式加速回流现金,但从目前情况看来,这办法效果平平。
入蓉3年布局5个项目,没有做出一个拿得出手的项目,销售压力倍增,总经理2年3换,目前的窘境,只能说是换谁都没用。
同样,新力地产整体销售金额也面临大跳水,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新力地产以987.3亿元的销售金额位列第36名,而2020年销售金额为803.5亿元,位于42名,下降近184亿元。
结语
受疫情和政策影响,整个房地产圈子都处于行业寒冬中,而那些失意房企更是水生火热。
一年的失败,或是决策失误的后果,或者前期隐患的爆发,或是突发事件的影响。随着2021年的来到,也许难题会有新的转机,困局也有破解的机会,发现问题,就需要即使止损。
但市场给的机会和时机已经不多了,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这样的特殊属性,让房企的试错成本极大,无论是头部房企还是刚进入千亿俱乐部的年轻房企,都需要有做决策的前瞻性,在这样精耕细作的时代做好产品,做好服务,赢得市场。(李楠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