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山坡上淌出致富油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4-13 00:10:26 编辑:吕纪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用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普通油品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营养、保健的橄榄油呈现出巨大市场空间。
在冕宁县宏模镇,油橄榄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规模,并在国际上打响了品牌。去年,宏模镇油橄榄种植基地生产橄榄油100吨,每吨价格达25万元并供不应求。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冕宁抓住机遇,在追求油橄榄“质”与“量”的道路上接续发力,将冕宁油橄榄产业发展推向了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冕宁油橄榄产业在历经数年发展后,其带贫增收效应日益凸显。宏模镇周边几个村村民靠着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收入翻了几番,彝族老乡感恩幸福生活,他们为橄榄油取名“木都哈尼”。
在彝语里,“木都哈尼”即火,而“火”在彝族文化中代表“希望”。希望,燃起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昂扬斗志,他们战胜了贫困,在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
从无到有建基地
“这片是油橄榄,山那边也是,翻过那座山还是。”新春,走进位于冕宁县宏模镇优胜村的油橄榄种植基地,登上观景平台,林春福伸直左臂,在山顶劲风中介绍园区情况和未来规划。
他中等个儿,60多岁,精神矍铄,由于长年户外工作,林春福的脸被紫外线灼得黝黑。下山途中,一块几十斤重的石块挡住了路,林春福二话不说,弓着身子将石块搬到了路旁的草丛。很难看出,这位有几分农人气质的硬朗老人,正是冕宁招商引进的龙头企业董事长。
林春福来自台湾,1991年,30多岁的他怀着成就事业的梦想来到大陆,后受集团公司委托,组建油橄榄产业发展技术团队,寻找适宜该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土地。
受命于此的林春福,用5年时间奔赴全球各地,前往传统和新兴油橄榄种植国家系统考察,并聘请国内外油橄榄专家多方考察、论证,最终,将企业发展蓝图的实现地定在了冕宁。
2011年,企业入驻冕宁,于次年在宏模镇的山坡地种下了第一批600亩油橄榄树。看着这位外地来客栽下了从未见过的树苗,村民们感到好奇,并对这种果树所产果实榨出油,能卖大价钱的说法提出质疑。
“我们的山坡地不像坝子里的田地,也就能种点洋芋、包谷,这个台湾人要在山上种什么橄榄树,还要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建厂榨橄榄油,估计不靠谱。”彼时,对企业的质疑,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面对质疑声,林春福并未却步,他一头扎进承载希望的果林里。在田间地头,干粮就水就是一顿伙食;通宵达旦,只为攻克一项技术难关;思念亲人,翻看妻儿的照片便是对自己最好的慰藉……
这份付出,源自林春福实干苦干的品质,更离不开他对脚下土地的信仰,“我们的选择经过充分论证,所以我坚信,只要克服困难,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终会收获硕果。”
林春福的话应验了。两年后,600亩果树开花结果,如释重负的林春福放开了扩大种植规模的胆子。在冕宁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从2015年起,基地油橄榄种植规模从星星点点到连接成片,如今,已发展到1.5万亩。
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林春福更重视品质的把控,他秉承“绿色、有机、安全”的生产原则,形成了一整套土壤、水肥管理体系。基地产生的枝条、果渣等残余物,通过有机肥生产线处理,变废为宝,既满足了有机发展需要,又减少了残余物对环境的破坏。
在产品加工环节,林春福更精益求精,他严格执行国际标准,生产出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达到全球不到2%产量的生饮级别品质。
从2015到2020年间,基地生产的橄榄油连续6次获“中国国际食用油及橄榄油产业博览会金奖”。在2018年,获全球最大规模橄榄油竞赛——洛杉矶特级初榨橄榄油竞赛金奖和包装设计铜奖。
群众收入翻了番
今年,是企业扎根冕宁的第十个年头,群众的质疑换作了信任,青绿的橄榄油,更被冠以“木都哈尼”之名,成为乡亲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寄托。
过去,农户的山地只能种玉米,每亩地年收入仅800元左右。企业采取“公司+科技+农户+基地”模式,在政府引领下,动员农民按土地流转、入股方式合作。前5年,农民可获每亩1000元土地流转费,第6年开始,农民按土地入股分红,可分得企业利润的36%。农民还可在基地打工,实现土地分红和打工“双收入”。
如今,将土地流转给基地的农户,靠着在基地的劳务工资及土地补贴,年户均收入达5000元左右,高出当地平均水平的三倍以上。
“把地租给公司,年轻人出去务工,带孩子的就在地里干活,好日子就挣出来了。”作为亲历者,村民伍尔乐感受到生活的变化,更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我在这务工,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基地年用工人数在800人以上,年用工量达到8万多人次,谢康珍作为其中一份子,尝到了就近务工的甜头。
从冕宁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脱贫攻坚进程中,基地油橄榄产业发展带动当地3800多户农户增收,其中,覆盖宏模镇吴海社区、优胜社区、新阳村等165户、596名贫困户,这一数字,分别占到宏模镇贫困户、贫困人员比例的72.4%、70.3%。油橄榄产业成为了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脱贫的主导力量。
产业发展更可期
冕宁油橄榄产业发展,在政企携手中迎来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引领和企业的带动下,希望的橄榄绿正以看得见的速度,在冕宁大地上扩大覆盖面积,创造更高效益。去年,基地生产橄榄油100吨,每吨卖到25万元。林春福预计,待万亩园区全面投产后,基地年产油量可达800吨以上,年创效益可达2亿元以上。
据林春福介绍,今年,他将与冕宁县委、县政府密切配合,以现有基地为核心,在宏模镇的文家屯、山河村及相临的泸沽镇、河边镇启动新建高标准油橄榄基地1万亩。
当前,油橄榄产业成为冕宁重点打造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该县提出,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自然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国家级油橄榄产业园区,预计5至10年后,冕宁油橄榄产业将产油3000吨以上,产值10亿元,将有效促进冕宁乡村振兴和产业提升。
林春福表示,企业将主动融入冕宁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瞄定产业融合发展新目标。在乡村振兴阶段,企业将坚持走扩规模“兴一产”、深加工“接二产”、搞旅游“连三产”之路,推动油橄榄产业发展“接二连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个集产业园区观光体验、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型”森林小镇。
政企携手,产出甚微的山坡地铺上了橄榄绿,淌出了致富油。在大片大片橄榄绿中,冕宁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农户们过上了好日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将更加可期。(覃勇 刘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