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论文823篇!第46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在线开幕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9-01 21:56:11 编辑:刘默然 点击:
2021年8月30日,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第46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在线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会,大会共收录论文823篇。
本次大会评出三个重要奖项: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Paul Goldsmith荣获“IRMMW-THz 2021 K.J Button Prize”,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沈学础荣获“IRMMW-THz Society Exceptional Service Award”(杰出贡献奖),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Tyler Cocker荣获“IRMMW-THz Society Young Scientist Award”(青年科学家奖)。
在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刘盛纲致欢迎辞,对与会的各位学者表示欢迎。他说,受到疫情影响,大家不能相聚在中国成都,但依然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展示研究工作、交流学术思想。感谢学校为会议的准备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相信本次会议将取得圆满成功。他同时宣布启动“Shenggang Liu Education Foundation Zhengyi Wang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IRMMW-THz”以奖励全世界的杰出女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沈学础、吴培亨、吴一戎、崔铁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Xicheng-Zhang,太赫兹红外毫米波太赫兹国际会议主席IRMMW-THz Society,教授Peter Uhd Jepsen,总秘书、教授Peter H Siegel分别致贺词,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增进合作、碰撞思维,推进对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
大会本地组委会主席、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胡俊转达了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强,副省长罗强的贺词,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将来在四川、在成都相聚,共同推动红外毫米波、太赫兹领域的研究与合作。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他说,太赫兹技术是当前最具潜力的研究领域之一。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组建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启了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如今,学校已建成了在太赫兹领域从基础研究到材料、器件、系统的完整研究平台。我们真诚期待与全世界同仁开展广泛合作,并期待未来能与各位学者在电子科技大学、在成都相见。相信通过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的平台,太赫兹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应用会更加蓬勃发展。
在随后的几天里,崔铁军、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Jérôme Faist,IRMMW-THz 2021 K.J Button Prize获得者、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Paul Goldsmith,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Heinrich Laqua,日本大阪大学教授Tonouchi Masayoshi,美国布朗大学教授Daniel Mittlema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Keith Nelson,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亮亮将分别做大会报告(Plenary Talk)。
本次大会由刘盛纲团队于2018年9月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第43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上赢得举办权。会议自2019年7月起正式开始筹备,由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红外毫米波太赫兹研究院具体执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会议于2021年8月16日正式对外公布由原定的线上(境外)线下(境内)结合模式转变为全线上模式。
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无线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攀登科技高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主办第46届国际红外毫米波-太赫兹会议向建党百年献上了一份学术厚礼,不仅可以充分展示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在前沿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能让国际学术界及社会更加了解中国、提高电子科技大学及成都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学术地位。
据了解,本次大会共收录了823篇论文,包括10场大会报告、56场主题演讲、378场口头报告和379份海报,内容覆盖了太赫兹辐射源、太赫兹传输及功能器件、太赫兹探测和接收及太赫兹各领域应用发展等主题,充分展示了各国高校、研究机构及高新企业在红外毫米波与太赫兹科技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