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生命的脊梁:一场改写医学禁区的攻坚战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托起生命的脊梁:一场改写医学禁区的攻坚战

2025-08-07 15:04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5日下午,成都京东方医院脊柱外科病房里,蛋糕甜香混着淡淡花香漫溢,彩色气球在半空轻摇。21岁的“折叠男孩”姜延琛扶着医护人员的手慢慢坐稳——这是他第四次手术后挺直脊梁的首次端坐,眼前的蛋糕、周围的笑脸、飘飞的气球,在他眼中第一次格外清透鲜亮。

“首先感谢梁博士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在今天迎来新的人生;其次感谢大家为我的生日带来惊喜!”他的声音里满是喜悦,“我终于能像常人这样看世界了,往后好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医者仁心:四度攻坚重塑生命脊梁

这份新生的背后,是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梁益建博士团队十个月的四度攻坚。作为国内首位将头盆环牵引技术用于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的专家,团队面对的是医学罕见“反向折叠人”病例——这位山东少年因先天性肌肉病,脊柱反向折叠180度,头部和臀部仅有一拳距离。

为帮其挣脱“反向折叠”枷锁,梁益建博士团队分阶段实施四次高难度手术:2024年12月反向截骨术,胸腰段60度截骨,借3D打印导板避开1.5毫米厚脊髓包膜,首次将躯干打开至120度;2025年2月颈椎翻修术,创新技术完成40度矫正;2025年4月髋关节松解术,关节镜辅助松解挛缩关节;2025年6月胸腰段重塑术整整持续了12小时,为精准调整姜延琛的体位,确保操作角度分毫不差,梁益建教授一度跪着完成关键操作,起身时浑身早已被汗水浸透。

每台手术都是与死神“扳手腕”——脊柱扭曲致神经脏器受压,稍有不慎即终身瘫痪甚至致命。团队通过改良头盆环牵引、设计分段式体位架、多学科护航突破技术瓶颈。最终,脊柱从“反向折叠”矫正至近直立,累计矫正170度,生理曲度恢复。

英雄传承:跨越时空的生命托举

这份重生的路上,还有老山前线一级战斗英雄王曙光跨越时空的温暖托举。王曙光是老山前线的一级战斗英雄,战斗中失去了双腿,他与战友“一条腿”“三双眼”的故事曾激励无数人。3月5日,他专程来到成都京东方医院看望刚做完第二次手术的姜延琛。病床前,他讲起猫耳洞里的经历:“当年再难也得挺住,你这病,慢慢治,一定能好。”

从3月至今,王曙光始终以多种方式牵挂着姜延琛:微信里分享康复经验,电话中提醒术后护理,还托人送来慰问金和陆军短袖衬衫。得知第四次手术的消息,他更是多次打电话鼓劲:“当年医生说我可能一辈子坐轮椅,现在不仅不拄拐走,还跑过马拉松。你恢复条件比我好,千万别松劲。”

生命怒放:折翼天使的涅槃之路

而姜延琛自身的勇毅,早已写在他与命运抗争的每一步里。高考时,因身体无法坐直,他趴在瑜伽垫上完成了考试,最终高考超过二本线60分,考上了大学。术后的康复之路,也浸透着他的坚韧。他严格遵循梁益建博士团队康复方案,每天6-8小时外骨骼训练和核心肌群锻炼。

8月1日,收到王曙光寄来的最新制式陆军短袖衫时,电话里王曙光仔细询问康复进度,再次叮嘱:“按计划一步步来,稳当最重要,等着你的好消息。”姜延琛认真回应:“王叔叔,我会好好练。”

如今,姜延琛已进入康复冲刺阶段,康复出院后返校继续读大三。梁益建博士团队仍在密切跟进他的康复情况,不断调整训练方案。

医者的坚守、英雄的鼓励、患者的坚持,让这场跨越病困的生命接力持续向前。它让人们看见:面对困境,只要彼此支撑着往前走,希望就永远在场。

成都京东方医院:文/陈默 图/李杨 谭文婷)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