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进行时—2021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大安行”活动继续走进自贡市大安区的黄桷村、新建村和瓦高村,实地见证乡村振兴发展后农村新面貌。
脱贫后的黄桷村村貌(摄影 赵丽)
在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大范围推进的背景下,大安区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通过全面推行“三清两建一公开”,即清理资产、资金、资源、建立台账、公示、实行唱票公开,在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和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助推大安乡村实现全面脱贫。
黄桷村村民入股集体经济添收入
走进黄桷村,在不远处,大片的柑橘林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村民们家家盖起了大楼房,周边青山绿水环绕,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贫困村。
新建村满山的跑山鸡(摄影 赵丽)
据了解,2019年,黄桷村认真组织实施了“三清两建一公开”相关工作,该村积极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成立了贫困户的红卫种养殖专合社和以全体村民为成员的经济联合社,引进立华肉鸡养殖和发展柑橘种植等项目。目前全村已建成自动化标准养鸡大棚8个,年出栏肉鸡20万只,柑橘种植2500余亩,年产量可达4000吨。
黄桷村集体资产日益壮大,通过物业服务、经营性资产出租、专合社提成等方式,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万余元。“我们的收入除了给村民分红,还有留作村发展资金以及村公益资金,资金明细都向村民进行了详细公示,随着产业带动村民就业,目前每个月村民能有3千余元的收入,已全面实现脱贫。”黄桷村村支书蒋仁利开心地介绍道。
“三清两建”富新建 “阳光账本”摘穷帽
新建村位于大安区新店镇,几年前还是贫困村。“整个村基础设施薄弱,条件落后,好多壮劳力外出打工,土地也荒废了。”这是村支部书记胡波回忆刚走进新建村任职时的场景。
“初新”鸡蛋(摄影 赵丽)
在胡波的带领下,不仅重新强化村两委班子,同时争取“能人回引”,培养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为带领集体经济迈上快车道,村两委班子开动脑筋,以“带好一支队伍”“养好一只鸡”,走出了新建村独有的致富道路。通过考察学习,确定了发展跑山鸡生态土鸡蛋项目,同时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盐优集”优化配送方式。新建村产出的生态土鸡蛋取名为“初新”,意味着不忘扶贫初心,也能突出新建村的‘新’。目前,“初新”鸡蛋从去年5月正式投产到现在已售出15万枚,还走出了自贡,售往成都。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新建村积极开展“三清两建一公开”工作。2019年进行了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让村民变股民,直接参加集体利益分配。为确保集体经济集体信用,村两委还建设了财务公开制度,并且每季度都按时召开村情发布会,将经济联合社的收益、支出等情况及时公开,真正写好一本“阳光账”。
脱贫攻坚成果下的“明星村”
千亩核桃产业园、农耕文化体验区、杂交糯红高粱基地、健康水产基地、特色蔬菜基地……这是一个面积只有3.6平方公里的小村子在近几年因地制宜兴起的多个产业,这里就是瓦高村。曾经的贫困村,在党建引领下,通过产业“造血”、异地搬迁、乡村风貌改造等一系列具体行动,如今成为了大安区脱贫攻坚取得优异成果的“明星村”,也是大安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典型代表。
瓦高村村貌(摄影 赵丽)
瓦高村通过以“党支部+专合社+职业经理人+贫困户”“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形式,发展壮大肉鸡和核桃两大主导产业。全村89户贫困户280人入股专合社,村委会根据专合社当年收益,形成固定分红、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等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助推脱贫奔康,2018年瓦高村肉鸡销售额达6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2019年,瓦高村扩大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
瓦高村党群服务中心(摄影 赵丽)
同时瓦高村狠抓新村建设 打造宜居家园。不仅打造“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群众集居点,还打造了“一主路,多环线”乡村道路建设模式。新建的600平方米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约1300余平方米的建设党建文化广场,打造的清风文化走廊更是成了该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据悉,截至2020年9月底,全区89个村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台账,建立96个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大安区采取统一党建引领,发挥村党支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的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大安区将继续推进“三清两建一公开”举措,助力大安区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廖志全 赵丽 杨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