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江阳区将对标新方位下好“先手棋”,围绕“三个结合”确定了“5+2+8”试点工作任务,精心打造示范点,着力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走细。
走深 谋划全局与“十四五”规划结合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既要涉及顶层设计,又要落脚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必须通盘把握、久久为功。
江阳区“5+2+8”系列试点,即5个综合试点、2个特色试点、8个专项单项试点。区级综合试点,主要有通滩镇、黄舣镇2个镇,凤龙村、上湾村2个村和黄桥社区共5个综合示范点位;区级特色优势试点,主要有“美酒江湾”片区特色产业试点、城乡协同特色试点共2个试点;结合全区传统优势、牵头部门工作强项,梳理了8个领域,明确专项单项试点任务,实现“城乡一体、八项提升”。其中,黄舣镇和通滩镇凤龙村初定为市级综合试点。
江阳区重塑城乡发展空间格局的大棋已经开局,15个镇街、161个村(社区)全域谋划,在要素分配上与“十四五”规划整体推进。
从工作实践上看,“后半篇”文章24项方案涵盖了机构编制、基层组织、城乡治理、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多领域,因此,江阳区着力全方位调度,在项目设置论证上与“十四五”规划相得益彰。
“区划调整后,全镇可规划面积更大、资金更足,布局也更合理。”新的黄舣镇紧跟全区“十四五”规划步伐,产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宜居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走实 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结合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持久之战。如何将“物理融合”变为“化学反应”,力求产生“1+1>2”的倍增效应?这是重大课题和严峻考验。
“‘后半篇’文章重在催生改革‘化学反应’,不仅要抓短期,还要抓长远。”江阳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领导小组会议精心统筹谋划试点建设工作,明确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全区补齐一批短板工程,立足建制调整后可能存在的不适应情形,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尽快接通“自来水”、打通“断头路”、开通“燃气灶”、连通“互联网”,让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远期目标,全区构建梯次发展体系,紧扣县域经济发展,整合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用2-3年时间规划建成一批集聚区域性服务功能的学校和养老、医疗次中心;紧扣乡村振兴,在打破建制壁垒的基础上,推进关联度较高的产业连线成片、规模发展,利用3-5年时间形成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夯实执政根基、创新治理机制、依法赋能放权,构建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
打开水龙头,清泉哗哗流,做饭、喂猪、洗澡不再愁。江阳区况场镇普潮村村民孙华云家用上了自来水。“眼下吃、穿、住、行都很好,政府还规划好了我们的养老和医疗,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孙华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走细 示范带动与统筹推进结合
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江阳区坚持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打造一批示范典型,以点上的强力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推进。江阳区确定的试点项目中,既有能够体现涉改的黄舣镇、通滩镇综合试点,又有凸显江阳特色的大山坪、分水岭等优势试点。
通滩镇、黄舣镇、黄桥社区、凤龙村、上湾村试点项目,分别突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等任务。
“美酒江湾”片区特色产业试点,将黄舣镇永兴村、瓦窑滩村、马道子村、罗湾村四个沿江村联合起来打造,形成沿江示范带。城乡协同特色试点,在大山坪街道、茜草街道、分水岭镇结合三个镇街的实际,在现有优势上做加法,其中大山坪街道侧重抓居家社区养老、提高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分水岭镇突出产业路建设、社区便民服务体系以及基层组织建设;茜草街道突出教育资源优化、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基层司法体系建设。
茜草街道沙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党建+物业+养老的模式,根据居民意愿开展延伸养老服务,切实解决了上班族居民和小区老人的后顾之忧,和谐了邻里关系,得到群众一致好评,成了学习和观摩的样板。
“我们着力打造示范点位,就是要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形成有价值、可推广的‘江阳模式’。”开局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故事在后头。江阳区已迈出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坚实的脚步,开启了新的征程。(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