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赞歌

——石棉县蟹螺藏族乡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6-16 09:04:31 编辑:陈廷波 点击:

甜甜的樱桃熟了

石棉县蟹螺藏族乡(以下简称蟹螺乡)位于石棉县城区西南部,山脉俊秀、水流清澈,森林覆盖达85%,海拔在1048米至484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气温15℃。

蟹螺乡文化底蕴深厚,尔苏木雅藏族文化保存完好,被誉为藏彝走廊上人文景观的活化石,全乡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分别为:猛种堡子、木耳堡子、蟹螺堡子和俄足堡子),其中猛种堡子和蟹螺堡子被评为四川最美古村落,现有“环山鸡节”和“什结拉布”等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石棉茶马古道”)。​ 

尔苏藏族环山鸡节上的民族舞蹈
2012年,以尔苏藏族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大型歌舞剧《石魂》,电影《觉里曼姆》在央视上映,石棉蟹螺的尔苏民歌也走进央视《民歌.中国》。
2019年蟹螺乡凭借尔苏、木雅文化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百年碉楼饱经风霜
全乡境内矿产资源较多,有煤、花岗石等;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8596.8公顷,灌木5923公顷,野生药材品种繁多,有党参、天麻、川贝母、黄芪、山药、大黄、半夏、独活、蔷根、天南星等。
近年来,蟹螺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奏响乡村振兴的号角,谱写出高山经济发展的华丽篇章。
实施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前几年蟹螺乡农村主要劳力百分之八九十都外出务工了,农村土地和经济林地出现大量荒芜。
“针对这一情况,蟹螺乡党委乡政府对症下药,通过调研走访,并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出台支持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江坝村包村干部、蟹螺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胡联伟介绍说,“过去,荒的耕地和山地(经济林地)非常多,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后,不但解决‘荒地’问题,还大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合作社的高山猕猴桃长势喜人
“过去家里主要劳力外出务工,我们妇女在家留守,照看老人和小孩,土地绝大多数耕种不了。现在好了,土地流转出去,也不用担心村社干部催耕种了,每年还可以有稳定收入!”江坝村村民杨大姐高兴地说道,“有时,我们还可以到承包土地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或者民宿就近打工,一天能挣上一百多元现金。”
据了解,到目前蟹螺全乡流转土地共2370亩,这一举措激活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彻底让老百姓放下“包袱”,也让想在农村有所作为的“农村企业家”有了“用武之地”。全乡成立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共计27家,这些新形式的农村经济发展组织,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伍仟催菊夫妇的合作社
“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就是我们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他们因地制宜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科学种养。放弃过去高山种植土豆、玉米、红薯等传统作物,改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如发展甜樱桃、脆红李等林果,种植党参、天麻、川贝母等中药材……” 胡联伟说起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如数家珍。
珠联璧合,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交相辉映
据了解,蟹螺乡的江坝村和大湾村是尔苏藏族同胞聚居点,江坝村属中国传统名族村落,蟹螺堡子和百年碉楼等古迹述说着尔苏藏族繁衍的优美历史。
怎样才能让高山上的民族村快速发展起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蟹螺乡不单只注重高山农林经济发展,还全力抓好少数名族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以旅游带动群众致富。积极争取上级大力支持,搞好蟹螺堡子景区(开放式景区,不收门票)的基础配套建设,到目前,争取各级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保护传统村落、发展旅游。
“目前,制约蟹螺堡子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交通,原来的进山路又窄又弯又陡,县上领导也看到这个问题,并制定出解决方案,一条通往这里的宽马路已经立项,即将施工。” 胡联伟说,蟹螺堡子尔苏藏族风情独特、山清水秀、风情迤逦,属于典型的天然氧吧,是了解尔苏藏族风俗,亲近自然,放飞自我的好地方,将来这里会成为旅游的圣地。
“这里民风淳朴,最初,老百姓也不懂搞经济、搞旅游!” 胡联伟介绍说,蟹螺乡党委就派遣工作人员进村讲解,教老百姓搞经济、做旅游服务。
目前,蟹螺堡子已经发展具有尔苏藏族风情的民宿(农家乐)7家,其中一家叫喜雅勒(喜雅勒,尔苏藏族的意思就是吉祥如意)的民宿,经营的风生水起,老板杨军说起他家民宿发展,喜笑颜看。

杨军杀鸡待客
2015年前,杨军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就挣个3-4万元,长期在外,照顾不到家里,随着年龄增大也不想出门务工了,那在家干什么呢?在他苦思冥想出路的时候,蟹螺乡上的干部给他指明方向,很多人到蟹螺堡子来旅游找不到吃的和住的,你家是进入村里的龙头,位置得天独厚,发展民宿是个发财的好机会。
在乡上发展尔苏藏族民族旅游政策的帮助支持下,杨军说干就干,在村里率先搞起尔苏藏族风情民宿。当时,乡上根据发展民宿房间(面积大小)多少,制定补助标准,客房10间以上属于四星级标准补助8万元,客房8间属于三星级标准补助6万,杨军的喜雅勒正好8间客房,获补助6万元。 “根据乡上指导,装饰必须体现尔苏藏族特色,不论室内室外,都要有我们传统的尔苏藏族风情。” 杨军说搞民宿必须要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
为了把自己的尔苏藏族风情民宿打造好,杨军前后共投入80多万元建设费用。

喜雅勒——充满尔苏藏族农家风情的民宿
大投入,就会有大收入。杨军说他的投入主要是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要让他们吃好、耍好,下次再来!
如今,喜雅勒年接待游客8000人以上,周末游客爆满,如不预定,就吃不上饭。如要住宿,需提前一个月预定。介绍情况的时候,杨军又接到一个电话,是河南省老顾客打来的,他们20多人,要预定全部房间,他们每年7月左右都要到这里游山玩水,耍上两周。
杨军夫妻经营着民宿小店,忙得不亦乐乎,人多的时候就会请上两三个老乡帮忙,辛苦了,杨军就给他们每人每天付100元左右的劳务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杨军经营民宿,赚得盆满钵满,仅仅吃住这一块的纯收入每年就有40多万元,还有游客要购买这里的跑山鸡、土鸡蛋、干竹笋、农家腊肉、野生中药材等土特产品,加上这些收入,一年可以轻松赚上50万元。
听着杨军的致富故事,喜雅勒的午饭已经上桌,土鸡肉、老腊肉、野菜、时令蔬菜、荞面饼子等菜肴应有尽有,游客们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
“我们民宿只住宿,1间客房每天150元;包吃住每人每天120元。”杨军介绍说,吃的主要是土鸡、土羊、腊肉、野菜和自己种的时令蔬菜,原汁原味、天然无污染,“如顾客需要,晚上我们还可以搞篝火晚会,邀请村里的幺妹子来跳民族舞蹈。”
“你们随便吃,我们这里吃饭,菜不够,可以随时加,直到游客吃满意为止!”杨军说着话,又为每桌客人添加腊肉、鸡肉和野菜。
杨军和他的喜雅勒带领着7家民宿在石棉蟹螺堡子的大山里唱响致富之歌!

唐伟欣讲述尔苏藏族刺绣故事
“幺妹,快来给媒体朋友介绍一下尔苏藏族的刺绣发展情况。”午饭后,胡联伟把一位叫唐伟欣的美女带到杨军的院子里,要她为大家讲述尔苏藏族的民族刺绣故事。
“尔苏藏族的刺绣全部是手工活,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主要是在男女服饰和女士背包上应用。刺绣的图腾主要以农作物和野生动物为主,如辣椒、花瓣,熊猫、兔子、鹿等……” 唐伟欣有些羞涩介绍起尔苏藏族的民族刺绣。
据唐伟欣介绍,2020年初,正是疫情期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人员不能聚集,江坝村的姐妹们就商量拉了一个微信群,主要是村里妇女姐妹们一起商量做尔苏藏族的刺绣的事,并成立女子刺绣服务队,那段时间大家都不能出门,有充足时间做刺绣活儿,大家做出的刺绣作品,都在群里展示。在此基础上,她又牵头成立尔苏藏族刺绣作坊。
“党委政府非常支持我们把民族刺绣传承下去并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正着力策划打造自己的品牌,刺绣作坊的名字、商标等也在酝酿之中。”说起传承和发展尔苏藏族刺绣产业,唐伟欣信心满满,“平时,我们也会到县上、乡里中小学,去给学生讲授民族刺绣的事儿,并教学生手工刺绣。”

尔苏藏族的姐妹们正在赶制刺绣作品
“下一步,我们将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把刺绣工艺保护传承下来并进一步产业化,我们也将在线上线下销售刺绣产品,带动我们妇女致富,让我们尔苏藏族姐妹们大展拳脚,把美丽的作品奉献给来这里的游客和网上顾客!” 唐伟欣对尔苏藏族刺绣产业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希望……
年轻夫妇满怀梦想,书写大山的致富故事
蟹螺乡的大湾村,海拔1800米以上,在这里,伍仟和催菊夫妇俩怀揣梦想,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致富故事。
2012年,受石棉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红利吸引,才33岁的伍仟毅然离开公务员队伍,丢掉铁饭碗,携家带口,到蟹螺乡大湾村闯荡,发展他的乡村事业。

伍仟在果园里介绍产业发展情况
“我老家是王岗坪那边的,小时候就认为农村是大有作为之地,只是当时生产力较低、科技也不发达,限制了农业发展。现在不一样,党中央支持农村发展政策多、惠农红利多,生产力也提高了,农业科技也非常先进了,所以我就选择在农村搏一博,看看能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伍仟对在大山里发展信心百倍。
经过多次考察,2012年,伍仟与大湾村的父老乡亲签订了600多亩土地流转协议。根据协议要求,协议签订的前3年,每亩土地需支付土地流转费用400元/年;3年-5年,每亩土地需支付土地流转费用600元/年;5年及以后,每亩土地需支付土地流转费用800元/年。“和其他村的情况相比,我们支付的费用属于偏高,现在每年每亩都是支付的800元了,让乡亲们多收入点,我们也很高兴!” 催菊介绍起他们在这里的农产业发展的土地情况。

李子树挂满果
2013年初,伍仟催菊夫妇同岳父岳母带着小孩就上了山。“当时特别苦啦,没地方住,没地方搞吃的!只有用彩条布(防雨用)搭建临时住处,在露天地里烤土豆充饥……”说起当时的苦和难,伍仟苦中带乐,回味无穷。
在请来的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指导下,根据当时市场需求,伍仟把600多亩土地作了种植和养殖划分。种植200亩甜樱桃(车厘子),200亩核桃,100亩李子,剩下的100多亩就来发展养殖,养些猪、羊、鸡等。后来,由于全国核桃种植面积过多,市场价格下降厉害,在专家教授的建议下,2018他把200亩核桃废掉,又改种新品种李子,有五月脆、半边红、蜂糖等类型。
“前几年,种植没有产出,资金压力大,土地面积大,人工劳动力需求也大,费用累计起来高得很。”说起前期创业的困惑和苦难,伍仟刚毅而坚强,“后来,我父母也上山来支持我们,有时资金紧张,没有办法,我们一大家人就撸起袖子自己干!”
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挺过前几年的困难期,甜樱桃开始挂果,伍仟催菊夫妇也迎来幸福时光。功夫不负有心人,苦尽甘来,总算有收获了,2018年就有了10多万元的收获。“2020年光甜樱桃就收入了60多万元,李子收入20多万元,养猪出栏400头左右,也有40来万元的收入……” 催菊脸上露出笑容,“现在我们实施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销售的策略,有客商来基地收购的,有电商合作客户网上购买的,同时我们还与大型生鲜超市合作销售,去年光‘盒马生鲜’就销售我家的甜樱桃1万多斤,产值20多万元。” 
“现在甜樱桃和李子还未全部挂果,再过两年,进入丰产期,种植和养殖产业一年就能有个1000多万元的收入……” 伍仟催菊夫妇盼望着他们的高光时刻早早到来。

甜樱桃到了采摘节
后记
据蟹螺乡党委书记山丹梅介绍,这几年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发展,光蟹螺堡子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保护提升、文旅融合等方面就获得投入6700多万元,这些投入加速大山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到蟹螺堡子发展事业,来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