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引擎,以省级人才先行区创建为统领,以产业人才建设为引领,坚持“思想先行、政策先行、服务先行、创新先行”四个先行,实现人才数量增长、质量增长、满意度增长、工作影响力增长。
坚持思想先行,党管人才责任全面落实
广汉市委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推进人才工作创新突破。
市委落实责任。市委常委会5次研究人才工作,2次专题研究人行先行区建设,今年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人才座谈会、人才慰问、人才表彰等活动达7次。市委组建市高端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事业编制13名,配强人才工作力量。
层层压实责任。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组建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专班,清单式、项目化推进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工作任务逐项研究、落实到单位,将先行区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评。
强化工作保障。设立500万人才专项资金,充分保障先行区建设需要。建立“周报告、月分析、季研判、年总结”工作制度,形成工作纪实,完善作战图和亮点、短板三张清单,实行挂图作战。2020年,广汉市人才工作考核等次名列德阳市前茅。
坚持政策先行,聚焦油气产业形成引领
广汉以工业立市,有规上企业348户,居全省县级第三,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先进材料、通用航空和数字经济的“5+1”现代产业体系。在人才先行区建设中,广汉抓住产业人才这个重点,聚焦油气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出台政策,创新举措,形成引领。
构建“1+N”政策体系。在《广汉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配套出台子女入学、医疗保健、购房安家、配偶安置等方面专项政策,在全德阳范围内第一个建立人才金融服务中心,向全广汉人才授信5亿元,目前已有18名人才用信300万元,相关工作经验得到中国新闻网、四川在线等媒体报道。
探索“双支撑”专项政策。制定油气装备产业发展特殊政策、油气装备产业人才特殊政策,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实现政策精准供给,推动形成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新格局。
建立“三不唯”评价机制。出台《广汉市“特殊人才补贴”计划实施办法》,给予用人单位人才认定自主权,奖励与人才贡献挂钩,提升政策精准性。上半年兑现人才政策资金439万元。以油气装备产业人才为引领,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和产业人才的特殊政策,带动5大产业发展,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总量增至7家。油气装备制造产业现已形成了以三大研究院为科研基础,以四川宏华、宝石机械为龙头企业,在油气井测试、钻井、采油(气)、油气输送、海洋装备及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上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油气装备制造产业规上企业达27户,产值上亿元企业达14户,税收贡献率占13.8%。
坚持服务先行,精准服务提升人才获得感
既让人才有舞台、有获得感,也让人才有荣誉感。
落实联系制度。不折不扣的落实市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在重点节假日,市领导走访、慰问专家人才,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向人才通报广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系牢“红色纽带”。
解决人才编制难题。做好重点行业编制管理,向教育卫生、基层一线以及紧缺专业人才倾斜,确保教育、卫健、农业、科技等人员在岗率不少于95%。建立“周转编制库”,最大限度盘活编制资源,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相关领域开展了岗编适度分离试点,确保人才有编、流动有序。
多维度服务人才。今年评选“广汉工匠”2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12名。在雒城街道、汉州街道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站(室)试点工作,多层次为人才服务,得到民政部领导肯定;拓宽“天府英才卡”服务范围,积极解决人才就医、安居、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为5名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就近入学,帮助23名人才申报享受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政策。
讲好人才故事。在电视、网络开设“人才故事荟”栏目,拍摄人才专题片9部。依托房湖打造广汉人才公园,宣传人才政策,展示广汉古今人才风采,增强了人才工作品牌,营造出良好氛围。
坚持创新先行,发挥人才智慧赋能产业发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通过人才牵线搭桥,用人单位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70余项。宏华石油正在研制的“地壳二号”,科探能力可达15000米,将刷新世界探地深度;宝石机械正在攻坚的“卡脖子”核心技术之一的高压柱塞泵即将进入中试阶段,将有效提升油气装备领域高端液压装备制造水平。
持续推进科技攻关。全市发明专利保有量持续上升,达到546件,相关重点企业参与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85项,获国省级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省特聘专家翟立新及其团队,已经拥有16项国家专利、4项国内领先科技成果。
全面开展平台建设。目前有国省重点实验室3家,国省市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7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
开放合作务实见效。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人才战略合作,组建规划建设智囊团,服务广汉规划建设,合作项目广汉党史馆已顺利建成,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正积极推进。与四川科贸学校合作建立实践工作站,服务乡村振兴。与青白江、新都等共建人才联盟。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医联体”,与成都6所学校建设“校联体”。2020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31人,今年将引进30名左右硕博研究生或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业人才,为发展注入创新力量。(广汉市委组织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