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江——300年“火龙”迎新春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2-10 20:40:30 编辑:唐磊 点击:
夜色中的大地上,一条色彩亮丽的游龙从漫天花火中穿梭而来,在鼓、钹、锣等民间乐器激荡声下,腾挪躲闪、游弋穿行、火花四溅,璀璨的“火流星”与黑暗中若隐若现的龙身交相辉映,牛年正从热闹喧嚣中走来……

今年由于疫情防控,春节国家倡导“就地过年”。为了慰籍游子的思乡之情,中江县积金镇组织举办了一次舞火龙,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活动录制后,以“线上”视频的形式向中江广大在外务工人员拜年,让他们一解思乡情,一起“云”团聚。
“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遍地乐融融。”中江县积金火龙不仅是一种过年民俗,一种 “非遗”传承,一种“年味儿”的体现,更是刻在人们骨子里的一种浓浓故土情怀,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新一年美好的憧憬和期盼。
一条“火龙”舞动300多年
这是一座古老而静谧的镇子,它就是位于四川省中江县南部的积金镇,老地名又叫“懒板凳”,其先民大多是清初“湖广填川”迁徙进四川的移民,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他们笃信“龙行一步,百草皆恩”,舞火龙是为了驱邪镇灾,祈求来年风雨和顺,减少旱灾和瘟疫。
“耍火龙有镇火、驱邪、避瘟之功效,我们老一辈人口口相传,每年耍了龙灯,积金场镇就不会发生火灾、瘟疫等事故。”积金火龙的传承人雷志刚说起耍火龙的缘故,我们这里老百姓,对火龙的热爱深入骨髓了,积极性很高,从几岁到八九十岁,都是火龙的“粉丝”。
 一场惊艳的云表演
2月7日晚,夜幕笼罩,阵阵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响起。一条“火龙”在十几双大手有力舞动下,盘旋、翻腾、跳跃。只见十余个舞龙人,上身赤裸,腰间只穿一条短裤,头戴一顶帽子。一人舞动龙珠,其余九人舞动龙身。龙珠位于龙头前,带领整条龙身变幻出不同的姿态造型。
 “烧火龙”的最高潮,要数“花儿”点燃的那一刻,舞龙者在喷发的“花儿”中怡然自得,越舞越兴致高涨,全然不顾流光璀璨的火星打在身上,据说,被火花溅到的舞龙人会受到龙的庇护,免受疾病、厄运的困扰。霎时,龙与烟火融于一体,映出龙腾人欢、红红火火的喜庆景象。
积金镇党委书记廖运富介绍说, “火龙”既是当地传统技艺,更是当地人内心深处的年味记忆。为了留住这门传统技艺,也为了让今年不能回家的外出务工人员心有慰籍,半个月前,镇政府组织了这次活动,重拾技艺,再现“火舞龙腾”的胜景,镇上10多名本地和就近务工的居民积极响应参与。
一种荣誉、更是一种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积金镇的一大特色活动,火龙被列入了中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0多岁的肖高是扎龙工艺的传承人,对于肖高来说,生活一年比一年红火,他也一年比一年有干劲。“我从11岁开始跟着父亲制作火龙,还要继续做下去,只要能做得动,扎到八九十岁,让扎火龙这项技艺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为了让积金舞龙保护传承,我们一方面做好“传帮带”工作,激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到传统工艺的制作,也加强宣传管理、文明规范,我们现在的烟花生产都进行了统一的制作,提高制作‘花儿’的工艺并朝着安全和美观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廖运富说,到了现在,火龙灯舞也可以作为一种观赏性的民俗活动,表演的时间也不局限于春节期间。同时,进一步拓展积金火龙的知名度,带动旅游、商业发展,提高百姓收入,也让火龙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更好的传承下去。
“年过得热闹,有味道,舞火龙对于我们来说不可缺少!”舞“龙头”的胡军很骄傲地说,一定要将这门技艺传给下一代,“祖辈留下来的东西,我觉得我有责任传承下去,是爱好也是情感之所在,钱赚得再多、走得再远,乡土的年味儿却忘不了。”(徐兴铧 刘倩 肖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