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1 成都双流交出五年城市答卷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10-27 20:37:20编辑:徐扬
天府·怡心湖、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芯谷建设发展的故事,只是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双流努力让城市更有品质品味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的是双流城市发展的一份高分答卷。
上午在成都芯谷创新因子的氛围中来一场头脑风暴,下午去永安湖森林公园小憩一番,晚上坐着地铁去怡心湖观水景……每到周末,家住四川大学江安校区附近的冯桢为,一家人的周末时光总是过得很惬意。
这样的假日状态,如今已是越来越多双流市民的生活写照。这归功于过去5年城市发展的不断深化,空港双流的市容形态、城市功能得到飞速提升,实现质的改变,在此宜业宜居、宜游宜创成为了新时代各类主体对双流的最新评价。
怡心湖
一个承载城市梦想的地方
晚秋的气温胜似寒冬,但挡不住谢常伟每天早晨先沿天府怡心湖环湖路走两圈的习惯。走着走着,他不由停了下来,望着远处湖中央的擎天水柱,谢常伟感慨道:“看着眼前水天一色的风景,沿湖高楼拔地而起,大家这几年在这里干得很值。”
谢常伟是成都空港发展集团怡心湖项目众多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能够结缘怡心湖他总觉得这是人生的安排。“2017年4月刚到双流工作,就被安排到了这里一直到现在。”起初,他对这片土地很陌生,但又很熟悉。“所见之处都是乡野,与老家遂宁的村落无多大区别。”
正是白纸作画,让大家多了几份期盼。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每天查看施工进度、对接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在这样反复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在此走过了几个春秋。
谢常伟说,因地处锦城湖、兴隆湖之间,怡心湖建设备受关注。但这也更加坚定了大家以新加坡滨海湾为设计蓝本,将天府怡心湖打造成为“美好场景之湖、产业高地之湖、经济潮汇之湖”的信心和决心。
时间很快来到了2020年,经过前期对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怡心湖建设的速度加快。湖区、环湖路加快建设,入驻项目大量动工;举办公园营城·天府怡心湖首发仪式,多项世界级项目宣布正式落户天府怡心湖……
在高速建设中,怡心湖不断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今年的“十一”国庆假期,怡心湖园林绿化部分试运行开放了,B区10余条道路建成通车,日航酒店实现封顶,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
谢常伟说,今天的天府怡心湖不仅实现了“临湖见景”,它规划的活动运动生活区、湖滨中心商务区、数字科创生态区、精致生活领秀区、产业服务配套区五大片区在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逐步呈现,成为承载城市梦想的地方。
他坚信,这座承载引领时代发展的高端产业,成就心灵栖息的美好诗意之地,一定能够引领双流在产城融合、景城融合的道路越走越远。 
生物城
迈步国际范儿的健康之城
前几天,永安镇湖润家园小区居民闫云艳因重感冒深夜发烧,十分难受。随后,家人陪她来到一路之隔的成都京东方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输了两瓶液后,身体得到恢复。她说:“家门口要是没得这个医院,今晚硬是要整安逸。”
闫云艳发出的感叹是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未来这片区域还有华西国际肿瘤治疗中心、四川省儿童医学中心等多家高水平医疗机构建成,将切实守护起百姓健康,让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产业功能区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天府国际生物城作为双流与高新区联合打造的全新模式的产业园区,自2016年3月双方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以来,在两区的精诚合作及成千上万建设者精耕细作之下,如今这片土地上已逐步崛起了9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学校、医院、社区综合体、城市公园样样具备,正朝着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双创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范儿的生命健康小镇阔步迈进。
“先后累计签约项目150个,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聚集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7个,引进和培育新药品种133个。”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副主任陈激扬说,新理念引领下的园区建设,带动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企业在此发展。
5年来,天府国际生物城诞生了西南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发出了全省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首张保税库注册登记证;产生了成都市首个产业功能区法庭;成立了成都市首个产业功能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专项债发行“零”突破……天府国际生物城被评为了“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中国生物医药最具潜力园区”“生命科学领域最具亮点十大园区”“四川十大产业园区”。
未来,生物城将积极构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物产业增长极与动力源,努力成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高地。
成都芯谷
公园里的高品质科创空间
今年6月,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立足发展新需求,搬进了成都芯谷。10月20日,在2021年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双千”“双百”发布会上,该公司再次入选成都市新经济“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公司董事长刘雪颖入选成都市新经济“双百工程”优秀人才名单,这让该公司上下倍感干劲十足。
10月25日早上7点过,刘雪颖就来到了位于成都芯谷的办公室。“今天要接待几波客人,还要开一个技术研讨会。”不一会,同事们陆续都已到岗,他们就立即进入到了工作中。坐在敞亮的写字楼里,大家聊得十分投入。结束这次会议,刘雪颖又接连接待了几波客人,她倍感时间过得真快。
此时,园区的“一平台八中心”也在进行着与时间的赛跑,保障着这些企业的创新发展。中科芯未来微电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科技合作部对外联络专员朱音璇透过窗户看到园区的变化倍感欣慰。“最开始周边要么是工地、要么是待开发的土地,现在全变了。”2017年成都芯谷才刚刚起步,中科芯未来就落户这里;为了未来,他们克服困难,先后搬了三次家,直到2020年入驻建成后的成都芯谷研创城。
但她觉得这个家搬得值,不仅见证了成都芯谷的发展加速度,而且每次都有新成就。“公司投资和孵化的企业目前已达到12家,涉及物联网、网络安全等产业门类,年产值达5亿多元。”朱音璇说,成都芯谷以公园城市理念打造的高品质科创空间,为园区企业带来了更多便利。
“不仅周边的环境特别舒适,园区设施也是一应俱全,为企业在这里发展加持了不少动力和吸引力。在她记忆中,原来因为交通不便新员工不愿来,如今员工们都愿意留在双流、求职者更是络绎不绝。
事实上,成都芯谷紧扣“三生融合”,打造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便捷高效的园区服务,还满足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诉求,有力保障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2016年12月成立以来,成都芯谷在全市率先探索机构改革,不仅挂牌成立了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推行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还下沉181项审批服务事项,推进企业问题“线上提、立即办”,竭力为企业在此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截至目前,成都芯谷园区已注册企业百余家,入驻企业60余家,其中龙头企业20多家。(胡兵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