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拔穷根——入党积极分子甲它的脱贫故事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11-25 10:02:20 编辑:马强 点击:
他,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黑黑瘦瘦,个子虽不高,却倔强地挺立。他衣着朴素,脸上总挂着自信和善的微笑。他是濯桑乡脱贫致富的先行者,是奋斗不息的苦行僧,是共同致富的领头羊。
他就是甲它,男,藏族,1964年1月出生于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2016年脱贫,他常说:相信勤劳能致富,今后的生活要靠自己,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生活要靠自己 勤劳才能致富
在濯桑乡下汝村,有那么一个人,靠着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拔穷根”“摘穷帽”,他就是甲它。
甲它父亲早年因病离世,花费了大量的治疗费用,母亲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家庭的所有重担都压在了甲它一个人身上。几年前甲它大儿子得了肺结核,这场意外的到来,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瞬间陷入绝境。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早日摆脱贫困,他没有“每天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小康送上门”。而是一心想着如何能够利用好政府的帮扶政策、资金脱贫致富。
为提高种养殖技术及拓宽致富思维,他积极参加乡党委政府组织的各类种养技术培训及创业农户培训,同时积极参与乡政府组织的到康藏阳光就近务工学技术。甲它用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不屈不挠、勤劳致富。在濯桑乡,提起甲它的名字,几乎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位“好人”。他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养家的责任,撑起一个虽贫穷却充满温暖的家。
“只要有一口气,就要撑起这个家”是他一直以来秉持的顽强信念,在每一个重担压得像陀螺一样旋转的日子里,起早贪黑,照顾家人外,还得忙农活、放牦牛,打零工,挣钱养家,却从不喊苦,不喊累,无怨无悔。
我离党员的标准还有多远
脱贫后的甲它也没有闲着,2019年,57岁的甲它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经常到党群活动中心,和村干部、驻村干部一起义务打工包装蒲公英,打听自己在2019年10月28日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的入党情况,并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作为已脱贫贫困户的他,看到了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2016年,兴建了下汝村集体牧场,修建小型蔬菜棚,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了下汝村村集体经济。甲它高兴地说:“不但减少每年2000元的买菜支出,还经常吃上了新鲜蔬菜,家里从集体经济分红5000多元。” “脱贫以后,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想方设法为村民找致富之路,连野草草都变成了钱。”下汝村驻村工作队依托农民夜校,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专门向村民讲授采挖技术,驻村工作队员示范带头采挖、清洗、晾晒、包装。
思想积极的甲它也积极加入到这个队伍,在甲它家里,吸引眼球的除了国家领导人的画像,还有一张特别的便民联系卡。牌上清楚亮出责任党员的名字、电话及服务承诺。“如果你有什么困难,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的字眼更是格外醒目,驻村工作队每天都会接到许多村民打来的电话,大到咨询法律知识小到询问蔬菜长虫需要的防治方法,村民都打电话给驻村工作队员。以前,甲它就连为了孩子读大学的材料都需要跑到乡上去办理。现在通过电话等方式就可以为甲它解答关于用电费用减免、学生学籍保留、残疾人待遇保障方面的问题咨询,这些点滴的变化都被甲它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现在,“有困难找党员”已经成了甲它的口头禅。
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改变着下汝村村民的生活,也深深地打动了甲它,于是他就萌发了入党的想法,写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村子党员们每天在村里带领我们一起做事,很感恩共产党对我们生活上无私的帮助,现在我家人均收入达到5351.13元。以前我只是觉得我要听党的话,但是现在我也想跟驻村干部一样做好事,想成为一名共产党。”虽然还没能够入党,但甲它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义务和党员一起为村里的蒲公英茶做包装,参加“农民夜校”学习后花了700元主动给摩托车上了户,买了保险,还成为了村里的法律宣传员。
劳动能使人的道德变得高尚
甲它夫妻俩勤劳持家,目前共养殖了20多头牦牛,种植青稞5亩、土豆3亩,辛苦不言而喻,但家庭主要经济收益逐年好转,到2019年家庭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远远超过国家脱贫线标准。至此,一旦人的精神状态,家庭环境面貌政变,将给左邻右舍带来好感并树立了榜样。
勤劳改变生活,首先感谢党和国家的帮扶政策好,要感谢这个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所有帮助过我们家过上今天好日子的各级政府,社会好心人士!他说:“自己先脱贫后也会去帮助更加需要帮助的人,也愿意带动许多曾像他家一样困难过的家庭”。他说:“当贫困户不是件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国家,政府政策对老百姓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别人给,他人给的东西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安心”。
他将继续信心满怀,精心打理好自己的牦牛养殖产业。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邻居和兄妹们的空地充分利用起来,决定从自己单干零散型都联合大家一起发展致富,以此增加生产附加值,实现两头抓,自力更生,做到人不闲,地不荒。在当前脱贫攻坚,不落一人致富奔小康政策感召下,率先示范带动本村群众走出一片致富的路子来。
脱贫贫困户学习的好榜样
2016年,在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甲它带头利用已有的资源发展牦牛养殖,一晃三年过去了,他们家由最初的6只种牦牛,慢慢发展到现在的存栏20多头,每月固定的收入不但保证了全家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也让他尝到了发展产业的甜头。

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周边村民也以他为榜样开始养殖牦牛。对于大家日常养殖中出现的难题,甲它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他一面到农家书屋查书,一面向本村的农技人员请教,学到的经验、技术,自己先进行试验,确定没有问题才向大家进行推广。在日后的养殖过程中,甲它与大家同学习、同摸索、同探讨,逐渐地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心得方法,终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爬滚打,他们的牦牛养殖初见效益、获得了成功。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的牦牛养殖队伍也越来越大了,目前,全村已有20余户群众加入了牦牛养殖的阵营,牦牛养殖正逐渐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新出路。
在搞好自己牦牛养殖产业的同时,甲它时时热心帮助和他曾经一样处在困难状态的群众。村里已脱贫贫困户巴登腿脚不方便,生活不便,甲它一有空就帮忙收割青稞;身边群众出现邻里纠纷,他就做完这家工作再去做那家;村上组织公益劳动时,无论何时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在他被聘任为本村的生态护林员员以来,时常都能在沟边林下看见一个身影,炎炎夏日里有他,凌冽寒风中也有他,正是由于他的辛勤工作,近年来,下汝村在森林防火期内从未出现过一次火情。他总说:“是党和政府让他摆脱了贫困,他要好好发展产业,当好护林员,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现在的甲它不仅顺利实现了脱贫,更像是下汝村的一面旗帜,一个通过自主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榜样,影响着村里的其他已脱贫贫困户通过勤劳的双手向更加幸福的生活迈进。(陈荣麒)